[实用新型]一种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01493.0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2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苏井高;李金会;敖长江;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0;E21D20/00;E21D1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开挖 加固 系统 | ||
1.一种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层匝道隧道(1)、下层车站隧道(2)和上层主线隧道(3);所述上层主线隧道(3)有两个,沿横向间隔设置;在上层主线隧道(3)的仰拱底部、沿着仰拱的弧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大管棚(4);所述下层车站隧道(2)设置在上层主线隧道(3)的下方、对应两个上层主线隧道(3)之间的位置处;在下层车站隧道(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大管棚(5)和自进式长锚杆(6);所述第二大管棚(5)有多组,沿纵向布置;每组第二大管棚(5)沿着下层车站隧道(2)的拱顶弧线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大管棚(5)沿纵向设有倾角;所述自进式长锚杆(6)有多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每组自进式长锚杆(6)呈辐射状设置;在上层主线隧道(3)与下层车站隧道(2)之间间隔设置有对拉锚杆(7);所述对拉锚杆(7)的上端伸入上层主线隧道(3)的外轮廓线内;所述上层匝道隧道(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上层主线隧道(3)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主线隧道(3)的隧道壁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主线隧道初期支护(3.1)、主线隧道防水层(3.2)和主线隧道二次衬砌(3.3);在上层主线隧道(3)的仰拱顶部浇筑有第一填充混凝土(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车站隧道(2)的隧道壁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车站隧道初期支护(2.1)、车站隧道防水层(2.2)和车站隧道二次衬砌(2.3);在下层车站隧道(2)的仰拱顶部浇筑有第二填充混凝土(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匝道隧道(1)的隧道壁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匝道初期支护(1.1)、匝道防水层(1.2)和匝道二次衬砌(1.3);在上层匝道隧道(1)的仰拱顶部填充有匝道底部混凝土(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上层主线隧道(3)之间的间距为18.58m~51.24m;所述上层匝道隧道(1)与上层主线隧道(3)之间的间距为21.014~21.864m;所述下层车站隧道(2)与上层主线隧道(3)之间的间距为2.03~3.1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管棚(4)的长度为45m~50m,第一大管棚(4)的倾角为1°~3°;相邻两组第二大管棚(5)之间相搭接;所述第二大管棚(5)的长度为45m~50m,第二大管棚(5)的倾角为10°~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进式长锚杆(6)的长度为8~10m,纵向相邻两组自进式长锚杆(6)之间的间距为0.8~1.2m;水平相邻的两根自进式长锚杆(6)之间的间距为3.2m~8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隧道洞群开挖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锚杆(7)上端伸入上层主线隧道(3)的外轮廓线内的长度不小于30cm;相邻对拉锚杆(7)之间的间距为0.4~0.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014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尘功能的化油器
- 下一篇:一种针织大圆机的选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