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分体式智能人脸识别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97985.7 | 申请日: | 202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2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鹰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7C1/10;G07C9/10;G03B15/0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宋鹏跃;袁曼曼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体式 智能 识别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体式智能人脸识别设备,包括底壳、显示屏壳体、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触摸显示屏、双目摄像头模组、红外LED灯以及LED补光灯,第一连接头设置于底壳的前端壁的下端部,第二连接头的后端部与第一连接头的上端部左右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头的前端部与显示屏壳体的背侧壁的下端部上下转动连接,触摸显示屏嵌设于显示屏壳体的前端部,双目摄像头模组设置于触摸显示屏的上方,红外LED灯分别设置于双目摄像头模组的两侧,LED补光灯设置于双目摄像头模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通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且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体式智能人脸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身份识别。由于视频监控正在快速普及,众多的视频监控应用迫切需要一种远距离、用户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技术,以求远距离快速确认人员身份,实现智能预警。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采用快速人脸检测技术可以从监控视频图象中实时查找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实现快速身份识别。
然而,目前现有的闸机、考勤门禁机大多采用人工刷IC卡或刷指纹进行身份验证,操作繁琐,通行效率低,高峰期排队太久,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体式智能人脸识别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闸机、考勤门禁机采用人工刷IC卡或刷指纹进行身份验证,操作繁琐,通行效率低,高峰期排队太久,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物联网的分体式智能人脸识别设备,包括底壳、显示屏壳体、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触摸显示屏、双目摄像头模组、红外LED灯以及LED补光灯,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前端壁的下端部,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后端部通过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上端部左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前端部通过一转轴与所述显示屏壳体的背侧壁的下端部上下转动连接,所述底壳内设有控制主板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的主控芯片、存储模块以及通信模块,所述触摸显示屏嵌设于所述显示屏壳体的前端部,所述双目摄像头模组设置于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上方,所述红外LED灯分别设置于所述双目摄像头模组的两侧,所述LED补光灯设置于所述双目摄像头模组的上方,且所述触摸显示屏、双目摄像头模组、红外LED灯以及LED补光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芯片采用RK3288芯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扬声器,所述显示屏壳体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多个透音孔,所述扬声器分别位于所述透音孔的内侧设置,且所述扬声器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壳体的背侧壁的下端凹设有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前端部通过一转轴可上下转动的嵌设于所述滑槽内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背侧壁设有多个固定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双目摄像头模组的像素为200万。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显示屏的尺寸大小为8英寸。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显示屏壳体、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背侧壁设有进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97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