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绝缘钢筋生产中的绝缘管吸附定位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95626.8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5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夏维玺;张明杰;高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3/42 | 分类号: | B29C63/42;B29C65/66 |
| 代理公司: | 安阳金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0 | 代理人: | 王晖 |
| 地址: | 45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钢筋 生产 中的 吸附 定位 模具 | ||
绝缘钢筋生产中的绝缘管吸附定位下模具,所述的下模具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容纳绝缘管的凹槽,在凹槽底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气孔,多个气孔的情况下,多个气孔分别连通独立的气路或者多个气孔连通一个总气路。本下模具定位简单可靠,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钢筋生产,特别涉及绝缘钢筋生产中的绝缘管定位装置,属于绝缘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建设近几年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速铁路采用的无砟轨道具有平顺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维修工作少等优点,无砟轨道结构在高速铁路上的大量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无砟轨道工程质量控制点主要在于精度控制、钢筋绝缘、混凝土裂缝控制,其中钢筋绝缘处理的有效性和绝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轨道电路传输性能以及投入使用后的稳定性。钢筋绝缘处理主要采用普通钢筋上穿设绝缘管后再通过热缩工艺固化的方式。由于钢筋网中有多处钢筋交叉,为了实现钢筋交叉点的绝缘,每根钢筋上需要在不同的设定位置穿设多个绝缘套管。目前绝缘管的穿设主要靠人工进行,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穿设效率低,套管容易移位。因此,针对目前人工安装热缩套管效率低、质量不易控制等不足,急需开发自动的绝缘管穿设设备,由于绝缘管的壁厚非常薄,而且绝缘管本身是柔性受压容易变形,所以采用压力进行定位的话压力稍大变形后钢筋就无法穿入,压力小的情况下无法定位,所以在自动化的设备研究中,如何对绝缘管进行定位是一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为解决绝缘钢筋自动化生产中的绝缘管定位问题,提供一种绝缘钢筋生产中的绝缘管吸附定位下模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绝缘钢筋生产中的绝缘管吸附定位下模具,所述的下模具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容纳绝缘管的凹槽,在凹槽底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气孔,多个气孔的情况下,多个气孔分别连通独立的气路或者多个气孔连通一个总气路。
进一步的;在凹槽底部开设有多个气孔,多个气孔连通下模具背面开设的气槽,气槽连通总气路。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模具凹槽前端具有喇叭形口。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下模具上开设有气孔和气槽,由于绝缘管是薄壁塑料管,其本身很轻,将气路通过管路连接真空泵即可对气孔进行抽气,抽气后通过气孔处产生的吸附力即可将绝缘管吸在下模具的凹槽中定位,这种定位方式下绝缘管不会变形,而且不影响钢筋穿入,吸附力容易克服和解除。经过与其它定位方向的对比试验,本定位装置简单可靠,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下模具安装后的前后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下模具左右方向中间切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下模具;2:凹槽;3:下安装梁;4:气孔;5:气槽;6:总气路;7:密封垫;8:喇叭形口。
如附图所示,绝缘钢筋生产中的绝缘管吸附定位下模具,所述的下模具1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容纳绝缘管的凹槽2,所述的下模具凹槽前端具有喇叭形口8。喇叭形口8便于钢筋从前方导入,下模具安装在下安装梁3上,在凹槽底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气孔4,多个气孔的情况下,多个气孔分别连通独立的气路或者多个气孔连通一个总气路。本实施例中,在凹槽底部开设有多个气孔4,多个气孔连通下模具背面开设的气槽5,气槽周围具有密封垫7,气槽连通总气路6。
本下模具组在使用时,总气路通过管路连接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对气孔部位的抽气形成负压(低于大气压的状态)可实现对绝缘管的吸附定位。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95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架柱式360度全方位锚杆钻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导膜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