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无线充电下线检测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85122.8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5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道凯;左敏;胡斌;黄少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彭琰 | 
| 地址: | 33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无线 充电 下线 检测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下线检测工装,包括工装主体以及设于工装主体内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显示板、功能组件以及连接显示板与功能组件的基板,功能组件包括电阻及感应线圈,基板连接电阻的两端,工装主体的一侧设有显示孔,另一侧设有容纳孔,感应线圈设于容纳孔内,显示板正对显示孔。上述车载无线充电下线检测工装,通过设置检测工装对车载无线充的充电性能进行验证,将检测工装放在车载无线充电区域时,通过感应线圈将接收到的无线充电接收频率、电流、电压、功率信息通过显示板显示,从而得出车载无线充的指标参数是否设计要求,操作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规手机无法测试车载无线充的性能是否正常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下线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应用无线充电技术。为了方便用户在行车过程中为手机充电,同时减少充电所需的部件(如充电线等),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应运而生。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当手机与充电座连接上时,即可实现充电。充电的快慢取决于接收端的功率大小,即取决于手机的充电功率。
现有技术中,市面上的手机一般只支持7.5W或10W的充电功率,而汽车上的无线充电模块使用15W输出功率,所以使用常规手机无法测试车载无线充的性能是否正常,且下线测试使用常规手机时,功率也不可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下线检测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手机无法测试车载无线充的性能是否正常的技术问题。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下线检测工装,包括工装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工装主体内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显示板、功能组件以及连接所述显示板与所述功能组件的基板,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电阻以及连于所述电阻两端的感应线圈,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电阻的两端,所述工装主体的一侧设有显示孔,另一侧设有容纳孔,所述感应线圈设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显示板正对所述显示孔。
上述车载无线充电下线检测工装,通过设置检测工装对车载无线充的充电性能进行验证,将检测工装放在车载无线充电区域时,通过感应线圈将接收到的无线充电接收频率、电流、电压、功率信息通过显示板显示,从而得出车载无线充的指标参数是否设计要求,操作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规手机无法测试车载无线充的性能是否正常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主体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盖设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功能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槽,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贴合时,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围成所述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部设有第三容纳槽,所述容纳孔设于所述第三容纳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部一侧还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第三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基板且固定在所述工装主体上,所述电阻设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磁片,所述磁片设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感应线圈设于所述磁片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磁片上,所述感应线圈通过所述过线孔连接所述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工装还包括多个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工装主体、且两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电阻的正负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孔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还设有第一提示孔和第二提示孔,所述第一提示孔和所述第二提示孔分设在所述显示孔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提示孔连通所述显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851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进行室外通风的生物安全柜
 - 下一篇:分离式散热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