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84437.0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2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罗一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H01M50/249;H01M50/2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汪海琴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箱体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液冷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包箱体,包括:箱框,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纵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纵梁两侧的侧边梁,纵梁上形成有进液通道,侧边梁上形成有出液通道;多个底板,分别连接于纵梁及侧边梁之间,且底板上形成有通液流道,通液流道分别连通于进液通道及出液通道。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包箱体。本实施例中,在电池包箱体上形成两个液冷介质的循环回路,有利于加快液冷介质的循环流动,提高对电池组的液冷效率。另外,无需额外设置水冷板及管路系统,提高电池包箱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电池包箱体的重量,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降低电池包箱体内的液冷介质的泄露,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包电量及能量密度的提高,以及客户对电池包的快充速率、大功率放电的追求,电池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产热量也越来越大,当前大部分中、高端电动车都采用液冷方案对电池包进行热管理,使电池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通常是25~40℃),保证电池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使用性能、热安全及循环寿命。
目前,对于电池包的液冷方案为:在电池系统内额外设置水冷板及管路系统,且水冷板的进出口通过快插接头与管路系统形成连接,这样的方案不仅占用电池系统的大量空间,降低了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了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且还存在泄露风险,安全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箱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设置水冷板及管路系统导致占用空间大、泄露风险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箱体,包括:
箱框,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纵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纵梁两侧的侧边梁,所述纵梁上形成有进液通道,所述侧边梁上形成有出液通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多个底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及所述侧边梁之间,且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通液流道,所述通液流道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通道及所述出液通道;所述底板用于供电池组容置于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底板连接于纵梁和侧边梁之间,也即是纵梁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底板。底板内的通液流道分别连通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工作时,外部的液冷介质进入进液通道内,并分别流动于纵梁两侧的通液流道中,实现对底板上的电池组进行液冷操作,最后分别进入两个侧边梁内的出液通道以排出外部,从而实现液冷介质的循环,如此,电池包箱体内形成两个液冷介质的循环回路,有利于加快液冷介质的循环流动,从而提高对电池组的液冷效率和效果。另外,进液通道、出液通道以及通液流道分别开设于纵梁、侧边梁以及底板内,无需额外设置水冷板及管路系统,减小对电池包箱体的使用空间,提高电池包箱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电池包箱体的重量,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还减少了快插接头的使用,降低电池包箱体内的液冷介质的泄露,提高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包括梁主体和设于所述梁主体两侧的侧部,两个所述侧部均开设有所述进液通道,且所述梁主体将两个所述进液通道隔绝;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侧部及所述侧边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池包箱体内形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循环回路,则梁主体两侧的底板内的通液流道也相互独立,如此,保证了进液通道内的液冷介质在流动至底板的通液流道后,进入出液通道而排出外部,实现对纵梁两侧的电池组相互独立地进行液冷操作,避免梁主体两侧的液冷介质在液冷操作时相互影响而影响液冷效果,从而提高对电池组的液冷效果。并且,梁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通液流道相互独立,则可实现单独对梁主体两侧的通液流道进行液冷工作,有助于提高梁主体两侧的底板表面上的温度均匀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梁主体两侧的电池组之间的温度差,提高整个电池包的温度均匀性和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84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管道气密性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后烘焙全棉纳米免烫衬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