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开合模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83843.5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29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彬;贺龙佳;吴海文;吴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望城恒盛电力电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21/82 | 分类号: | B28B21/82;B28B21/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5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开合模 机构 | ||
本申请涉及自动开合模机构,属于混凝土空心制品领域,其包括下模支撑座和上模支撑座,所述下模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下模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上模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上模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上模支撑座上设置有驱使支撑板翻转至第一夹持机构上方的连杆机构。本申请具有降低电线杆的生产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空心制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开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泥电线杆在制造过程中须采用上下对接的钢材模具。制造水泥电线杆时须把上、下模具合拢锁紧,才能进行制造。水泥电线杆制造完毕后须把上、下模具分开取出,水泥电线杆才能拿出来。水泥电线杆拿出后,须把上模具翻转180°,进行清理模具内腔的残留水泥浆或污垢,这个模具才能继续使用。
目前,工厂在合拢水泥电线杆模具和拆卸模具、翻转模具时,通常采用行吊对上模具进行拆卸,再取出水泥电线杆,然后用行吊进行翻转上模具。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既需要翻转机构对上模进行翻转,又需要行吊对上模进行吊装,工序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电线杆的生产成本,本申请提供自动开合模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自动开合模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自动开合模机构,包括下模支撑座和上模支撑座,所述下模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下模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上模支撑座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上模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上模支撑座上设置有驱使支撑板翻转至第一夹持机构上方的连杆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合模时,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能够分别对下模和上模进行夹持,然后通过连杆机构驱使支撑板翻转到第一夹持机构上方,使上模能够扣合在下模上,反之,在开模时也能将上模从下模上拆下,无需使用行吊进行吊装,工作效率较高,成产成本较低。
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下模支撑座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下模支撑座上设置有驱使第一连接杆绕交接点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座的顶端铰接有与第一连接杆平行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端部铰接有与安装座平行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安装座的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与支撑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当驱动机构驱使第一连接杆旋转时,能够带动整个连杆机构同步运动,连杆机构能够驱使支撑板进行翻转。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上模支撑座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接杆远离安装座的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气缸的伸缩驱使连杆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支撑板翻转,气缸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使支撑板在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在电线杆的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卡爪,两卡爪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支撑板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第二气缸驱使两卡爪相互靠近,使两卡爪分别抵接在下模的跑轮上,对下模进行固定,不需要直接夹持下模的筒体,避免夹持力较大时导致筒体发生变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托座,所述托座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设置在托座上,所述托座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两所述卡爪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在翻转上模的过程中直接使上模和下模贴合,上模和下模可能会发生碰撞造成损坏,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在翻转过程中,升降组件缩回,使上模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避开下模,翻转完成后,再通过升降组件驱使上模向下移动与下模扣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望城恒盛电力电杆有限公司,未经望城恒盛电力电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83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