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态检验样本用搅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81307.1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4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骞;葛顺楠;朱媛媛;李志红;王宝;祝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B01F3/08;B01F15/00;B01F7/18;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启诚专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0 | 代理人: | 冯亮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检验 样本 搅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态检验样本用搅混装置,包括搅混腔和底座,底座上垂直设置有支杆,搅混腔设置于两个支杆之间;搅混腔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第一开口上部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安装有电机,电机下部安装有电机杆,电机杆穿过第一开口且伸入搅混腔内,电机杆端部安装有第一搅拌杆,第一搅拌杆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搅拌杆;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内活动设置有气囊塞件,气囊塞件均包括气囊和气嘴,气囊上固定设置有上板件和下板件,上板件和下板件平行且分别位于气囊两侧,气嘴安装于上板件上且与气囊连通。该装置可实现对液态检验样本和稀释液或其他试剂的搅拌混合,保证样本和稀释液或其他试剂的充分接触,实现快速均质搅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检验样本用搅混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是包括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和免疫检验等在内的通过技术和设备对采集得到的样本进行检测并得到准确结果的技术,是临床判断、确定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转变为目前的主要依靠自动化器械和设备的现代化检验技术,设备创新,方法创新和人才创新使医学检验技术越来越满足疾病治疗、预防和预后评估等综合应用的要求。
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事业要求水平的提高,医疗体制也势必要随之不断发生变革和完善,追求低检验成本、高检验效率和效益将不可避免的与减轻群众负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齐头并进。对于检验技术和检验人员而言,从采集或接收样本到样本分析和给出报告的全流程中,提高样本利用率,增加样本可利用度,充分利用多学科多项目交叉配合,提供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信息,实现仅利用患者少量样本即获得更多检验信息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将采集获得的患者液态样本与稀释液或其他试剂的搅拌混合,是获得检验样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获得检验样本的方式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摇匀或者将样本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采用搅拌、超声等方式进行混合,由于操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搅混效果及样本检验一致性很难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态检验样本用搅混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包含有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气囊塞件的搅混腔,实现对液态检验样本和稀释液或其他试剂的搅拌混合,双搅拌杆可带动样液沿搅混腔中轴线和斜向双向充分混合,保证样本和稀释液或其他试剂的充分接触,实现快速均质搅混,通过气囊塞件的充气和放气实现对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密封和开启,安装快速省力且密封性更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态检验样本用搅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混腔和底座,所述底座上垂直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杆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搅混腔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杆之间且与两个所述支杆分别固定连接;
所述搅混腔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下部安装有电机杆,所述电机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且伸入搅混腔内,所述电机杆远离电机的端部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搅拌杆;
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内均活动设置有气囊塞件,所述气囊塞件均包括气囊和气嘴,所述气囊上固定设置有上板件和下板件,所述上板件和下板件平行且分别位于气囊两侧,所述气嘴安装于上板件上且与气囊连通。
上述的一种液态检验样本用搅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混腔包括外壳和由外壳合围形成的内腔,所述外壳的形状和内腔的形状均为球形。
上述的一种液态检验样本用搅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搅混腔上部且所述第一开口的中轴线与支杆平行,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两侧。
上述的一种液态检验样本用搅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杆与第一搅拌杆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3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813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