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78640.7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62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梁献光;谢勇;陈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新知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4 | 代理人: | 陈勐哲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屏幕 检测 旋转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以及将上模块和下模块铰接在一起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包括横向设置在下模块内的转轴以及连接在上模块底面的轴孔,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轴孔活动套接在转轴上,上模块能够在旋转连接部的控制下相对于下模块转动开合;本装置中,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仅通过一组轴孔与转轴铰接的方式转动连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多个轴孔通过铰链相连接时由于多次定位而产生的平面角度误差,保证了上模块和下模块在压合时相对面之间保持平行,使工件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装备的普及,各种屏幕都需要通过检测治具进行检测,在检测时屏幕需要被放置在一种旋状压接治具内,通过治具的压接和扣紧来连通电路设备进行屏幕的检测;旋转压接治具具有上模块和下模块,现有的压接固定方式是在上下模块上各设一组轴孔,转轴通过铰链销孔,将上下模块连接在一起,上模块绕转轴转动箱下模块处压合;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轴孔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二次定位,孔的位置存在误差,实际旋转中心偏离设计旋转中心,导致上下模工件在应当平行的状态时产生了较大的平面角度;2、上下模工件的轴孔在各自工件上穿过两个凸台,原本该同心的孔出现偏心,导致上下模工件在应当平行的状态时产生了较大倾斜的空间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压合误差的旋转压接装置,能够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定位误差,有效提高压合对准精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以及将上模块和下模块铰接在一起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包括横向设置在下模块内的转轴以及连接在上模块底面的轴孔,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轴孔活动套接在转轴上,上模块能够在旋转连接部的控制下相对于下模块转动开合。
上述方案中,在下模块内设置转轴,上模块上设置轴孔,仅需要将轴孔与转轴铰接即可实现上下模块转动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旋转连接部内仅含有一个轴孔,能够有效避免多个轴孔在加工时存在二次定位导致连接时产生误差,上下模块压合时产生平面角度偏差等问题,其精度更高,加工难度更小。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与上模块相对的面上设有第一键槽,第一键槽两端各设有一个螺纹孔,所述转轴平躺放置在第一键槽内,转轴两端分别伸入两个螺纹孔中,螺纹孔中配合连接有平头螺钉,平头螺钉能够抵住转轴端部将其压紧固定。此方案中,将容纳转轴的键槽设置在下模块内,所述转轴通过两端的平头螺钉实现与下模块相对固定,由于转轴与下模块的固定是通过装配完成的,不需要与下模块一体成型,故下模块的加工时间被缩减了,加工难度也降低了。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上设有一个凸块,所述第一键槽及转轴均设置在凸块内。凸块能够有效承托上模块底面的轴孔,为上模块自由旋转的一端留出转动的空间,确保上模块能够转动到与下模块平行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上与旋转连接部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卡接固定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固定部包括卡扣和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两端嵌入并固定于下模块中,铰接轴中部悬空,卡扣上部设有卡爪,中部设有穿透卡扣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孔与铰接轴铰接,卡爪能够随卡扣转动扣紧上模块的边缘。卡接固定部是与旋转连接部配合,进一步的将平行压合的上模块和下模块扣紧固定的部件,卡接固定部能够使上下模压合后更稳定,防止工件从上下模之间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上还设有第二键槽,铰接轴平躺放置在第二键槽内,第二键槽两端各设有一个螺纹孔,铰接轴两端分别伸入两个螺纹孔中,螺纹孔中配合连接有平头螺钉,平头螺钉能够抵住铰接轴端部将其压紧固定。与旋转连接部一致,卡接固定部也采用了在下模块上设置键槽的方式容纳和连接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和卡扣均能从下模块上拆卸下来,装配使用时更为灵活,下模块的制造效率更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86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单车充电桩
- 下一篇:白鹇繁殖期的参观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