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78574.3 | 申请日: | 2020-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9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明;屈景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力昂化学品(嘉兴)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B01J19/00;C07F5/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阮玉欣 |
| 地址: | 314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甲烷 排放 乙基 生产 设备 | ||
本申请属于化工领域,涉及一种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该反应釜连接有氢气入口管道和乙烯入口管道,所述氢气入口管道上设有氢气流量控制阀和氢气流量变送器,所述乙烯入口管道上设有乙烯流量控制阀和乙烯流量变送器,所述氢气流量变送器和乙烯流量变送器通过一流量比值调节阀与氢气流量控制阀和乙烯流量控制阀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两条入口管道,分别用于氢气和乙烯的进料,通过采用部分氢气和乙烯同时进料,对氢气与乙烯加入量的协同控制,从而降低乙基化反应终点时反应系统内乙烯的分压,从而减少乙烯的放空量。有助于环境的保护和降低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领域,涉及三乙基铝生产中的生产,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普遍采取两步法生产三乙基铝,分别为氢化反应和乙基化反应。氢化反应结束后会将反应釜内的氢气余压放空,然后开始通入乙烯进行乙基化反应。乙基化反应结束后罐内仍然有残留的乙烯余压,这部分余压也将被放空。
乙烯属于非甲烷总烃(NMHC),大气中的NMHC超过一定浓度,除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条件下经日光照射还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放空气体一般经过吸附、热氧化等处理方式处理后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后排放到大气。
放空气体虽然可以通过上述吸附、热氧化等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但实际上最终都是将乙烯余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放。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国家排放标准,但无论从国家节能减排角度还是从企业自身经济利益角度,乙烯余压的氧化都是一种无效做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申请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该反应釜连接有氢气入口管道和乙烯入口管道,所述氢气入口管道上设有氢气流量控制阀和氢气流量变送器,所述乙烯入口管道上设有乙烯流量控制阀和乙烯流量变送器,所述氢气流量变送器和乙烯流量变送器通过一流量比值调节阀与氢气流量控制阀和乙烯流量控制阀信号连接。
在上述的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中,所述反应釜上设有带压力记录控制报警联锁的压力变送器和带温度记录控制报警联锁的温度变送器,
所述氢气入口管道上设有带联锁开关的氢气端手动开关阀,所述乙烯入口管道上设有带联锁开关的乙烯端手动开关阀,所述氢气端手动开关阀和乙烯端手动开关阀均与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信号连接。
在上述的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中,所述氢气入口管道上还设有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并联在所述氢气流量控制阀的两端,该压力控制阀与所述压力变送器信号连接。
在上述的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中,所述氢气流量变送器位于氢气流量控制阀的上游端。
在上述的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中,所述乙烯流量变送器位于乙烯流量控制阀的上游端。
在上述的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中,所述氢气端手动开关阀设于氢气流量变送器和氢气流量控制阀之间。
在上述的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中,所述乙烯端手动开关阀设于乙烯流量控制阀的下游端。
在上述的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中,所述氢气入口管道上,位于氢气流量控制阀的下游端依次设有氢气止回阀和氢气端球阀。
在上述的降低非甲烷总烃排放的三乙基铝生产设备中,所述乙烯入口管道上,位于氢气端手动开关阀的下游端依次设有乙烯止回阀和乙烯端球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力昂化学品(嘉兴)有限公司,未经诺力昂化学品(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85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