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农业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76416.4 | 申请日: | 2020-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6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蔡丹;党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丹;党敏霞 |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G01F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27300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农业 水资源 自动 循环 补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农业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涉及农业水利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补给箱、水塔和第一固定套环,所述补给箱上表面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所述补给箱上表面一侧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水位探测仪的设置,能精准的探测出水塔内的水位,将信息反馈到信号接收器内,便于及时向水塔内补给水资源,实现自动补给的效果,能有效且较快的从补给箱内将水资源补给至水塔内,保证水塔内的水资源始终处于充足状态,以防影响水塔的正常运作,自动循环补水效率高,且能较快和最大限度内及时的进行补给,大大提升了补给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水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农业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水利工程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设计院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农业水利灌溉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水塔设备进行灌溉,但是水塔设备在灌溉的时候,其储水池的水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补充,这就需要使用到补给装置进行循环补给,但现有技术中的补给装置都存在着缺陷,例如:
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补给装置自动循环补水效率低,不能满足较大的补水需求,并且供给不方便,大大降低了补给装置的使用效率,故而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农业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通过水位探测仪、信号接收器、液压缸、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设置,解决了现有补给装置补给效率低和不便供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态农业水资源自动循环补给装置,包括补给箱、水塔和第一固定套环,所述补给箱上表面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所述补给箱上表面一侧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底端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一端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套环,所述第一固定套环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水塔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水位探测仪,所述水塔一侧顶端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底端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一端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套环,所述第二固定套环一侧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固定套环和第一固定套环相邻面之间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管内接圆半径与第二软管外接圆半径相同,所述第一软管一端套接在第二软管一端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内圈固定连接在第一软管外围,所述第一密封圈内接圆半径与第二密封圈外接圆半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为L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为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水塔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焊接有第二支腿,所述第二支腿相邻面之间均固定焊接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补给箱底端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支腿,所述补给箱底端另一侧固定焊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和第一支腿顶端均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底端固定焊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底端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与第一支腿底端均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丹;党敏霞,未经蔡丹;党敏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6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还田用粉碎机
- 下一篇:一种医用口罩生产用多功能流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