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克氏针后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74329.5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2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许康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杜丹丹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氏针后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克氏针后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分叉、套管、剪裁组件及折弯组件;第二杆件的中间部分延伸出分叉;且分叉的端部通过第三铰轴转动连接第一杆件的中部;第一杆件、第二杆件顶端之间安装有开口朝一侧设置的剪裁组件;第一杆件朝向第二杆件的一侧壁上焊接有上下贯通的矩形通管;第二杆件穿过矩形通管;矩形通管的外侧焊接有轴向与剪裁组件开口方向平行的套管;套管内插入折弯组件;本实用新型,集克氏针的剪断与折弯功能为一体,降低操作难度,由上剪板及下剪板对克氏针进行固定,避免克氏针拔出,而且折弯角度大,可以保证克氏针残端保留少,只需要绕套杆中心线转动把手,即可完成折弯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克氏针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克氏针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克氏针在骨科尤其是儿童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术中常需要剪断克氏针保留合适的长度,老虎钳剪断2.0MM以上的克氏针比较费力,专用的克氏针剪通常比较笨重。且为避免术后克氏针末端对软组织的损伤和克氏针的脱落均在需要将克氏针末端折弯,通常的折弯办法是用老虎钳或持针器直接折弯,虽简单,却十分暴力,虽有克氏针折弯器,但末端残留的长度太长,折弯的度数不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固定克氏针,对已复位的骨折端易产生影响,并且易损伤骨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克氏针后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克氏针后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分叉、套管、剪裁组件及折弯组件;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间部分延伸出分叉;且分叉的端部通过第三铰轴转动连接第一杆件的中部;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顶端之间安装有开口朝一侧设置的剪裁组件;所述第一杆件朝向第二杆件的一侧壁上焊接有上下贯通的矩形通管;所述第二杆件穿过矩形通管;所述矩形通管的外侧焊接有轴向与剪裁组件开口方向平行的套管;所述套管内插入折弯组件;
所述折弯组件包括把手、套杆、半圆圆柱、整圆圆柱;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所述套杆的另一端端面上分为上下部分,上半部分固定有与套杆截面圆形半径相等,且圆心在在同轴线上的半圆圆柱,下半部分固定有轴线平行于套杆轴线的整圆圆柱;所述整圆圆柱的外侧与半圆圆柱的间隙与克氏针管的外管径相等;所述套杆安装整圆圆柱的一端,沿套管的外口插入到剪裁组件的刀口内。
集克氏针的剪断与折弯功能为一体,简化装置,降低操作难度,并且折弯时,由剪裁组件对克氏针进行固定,避免克氏针拔出,而且折弯角度大,可以保证克氏针残端保留少,折弯时,只需要绕套杆中心线转动把手,即可完成折弯操作,操作简单省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件包括第一对压段及第一手柄段;所述第一手柄段呈圆弧状;且第一手柄段的顶端固定有第一对压段。
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件包括第二对压段、活动段及第二手柄段;所述第二手柄段呈圆弧状,且与第一手柄段的的圆弧内口相向设置;所述第二手柄段的顶部通过活动段转动连接有第二对压段;所述第二对压段与第一对压段相互对压运动。
优选地,所述活动段包括第一铰轴、连接块、第二铰轴;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第二手柄段的顶端与第二对压段的底端之间;且连接块通过第一铰轴与第二对压段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二铰轴与第二手柄段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叉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点焊在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件远离分叉的一端侧壁通过铰座转动连接有锁定锯齿;所述锁定锯齿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二杆件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剪裁组件包括上剪板及下剪板;所述第二杆件的顶端高度高于第一杆件的顶端高度;所述第二杆件的顶端一侧固定有上剪板;所述第一杆件朝向上剪板的一侧固定有下剪板;所述上剪板与下剪板的刀口相对;且上剪板与下剪板的前半段刀口布置有锯齿,后半段设置有钝口。
优选地,所述分叉的端部通过第三铰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杆件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未经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4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机高效注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塑料成型后的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