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汤剂包装袋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73773.5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6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罗云;刘影;陈永宏;石宇;姬偃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谢一平 |
| 地址: | 4007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汤剂 装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药汤剂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包装袋本体顶部呈漏斗状,包装袋本体顶部正中位置设有开口部,开口部与包装袋本体内腔连通,所述开口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锯齿状压折线、凹凸扣拉链以及第二锯齿状压折线,所述包装袋本体两侧腰部呈内收的弧状,所述包装袋本体底部呈弧状且设有翻折线,所述包装袋本体正面设有容量刻度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使得患者分次、按量服用所需中药汤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汤剂包装袋。
背景技术
中药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
中药汤剂为液体复合分散体系,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多的一种剂型,目前中医临床仍然广泛使用。中药汤剂之所以数千年延用至今,是因为该剂型组方灵活,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同时制法简便,以水为溶剂,价廉易得,起效又较为迅速,但也存在着味苦量大,必须临时制备等缺点。
目前临床上,为了使患者避免煎药的繁琐,获得方便的中药汤剂,大多数医疗机构都为患者提供了预包装中药代煎剂。通常的外包装只是容量100ml及50ml的方形普通塑料包装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病患分次按刻度线计量服用中药汤剂的包装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汤剂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包装袋本体顶部呈漏斗状,包装袋本体顶部正中位置设有开口部,开口部与包装袋本体内腔连通,所述开口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锯齿状压折线、凹凸扣拉链以及第二锯齿状压折线,所述包装袋本体两侧腰部呈内收的弧状。
优选的,所述包装袋本体底部呈弧状且设有翻折线。
优选的,所述包装袋本体正面设有容量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容量刻度线所表示最小容量为10ml,最大容量为100ml,容量刻度线的表示间隔为10ml。
优选的,所述包装袋本体材质为无色透明的耐高温复合膜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锯齿状压折线、凹凸扣拉链以及第二锯齿状压折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顶部呈漏斗状,相比普通包装袋(袋肩与袋腰呈90°,汤剂容易残留袋内),更利于汤剂流出,方便患者服用;
2、包装袋本体两侧腰部呈内收的弧状,相比普通包装袋(袋腰为垂直直线),更利于包装袋本体被拿、握、放,不容易滑脱;
3、包装袋本体底部呈弧状且设有翻折线,当包装袋本体内空虚时,可以沿翻折线折叠,不占用空间,当包装袋本体内有汤剂时,包装袋本体可以直立放置,不会倒下;
4、第一锯齿状压折线、凹凸扣拉链以及第二锯齿状压折线便于病患分次服用汤剂;
5、容量刻度线的设置便于患者按量服用汤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锯齿状压折线、2-凹凸扣拉链、3-第二锯齿状压折线、4-容量刻度线、5-翻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未经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37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