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门口上横梁用稳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70333.4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1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彬;龚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华夏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10;B62D2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肖伟杨 |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口 横梁 稳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门口上横梁用稳定装置,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横梁架,所述横梁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侧板,所述横梁架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套接在安装侧板内,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板。该背门口上横梁用稳定装置,通过固定板、安装侧板和支撑杆的作用,能够在横梁架的下方对其进行支撑,并且能够在受压时,由两个次支撑杆配合第一弹簧来对压力进行减震,同时其受压下降后,会将两个次套壳内的空气挤压排入到主套壳中,推动活动块向上移动,为主支撑杆提供方向作用力,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对横梁架中部的支撑,有效防止其受力变形,且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背门口上横梁用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同样得到极大的发展,而汽车交通工具是用来载运人员和货物,牵引载运人员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但是,汽车的背门口横梁通常为一体化的合金结构构成,进行日常使用时,其横梁中部缺少较好的支撑性能,进而在受到过重的压力时,容易形变折断,使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门口上横梁用稳定装置,解决了汽车的背门口横梁通常为一体化的合金结构构成,进行日常使用时,其横梁中部缺少较好的支撑性能,进而在受到过重的压力时,容易形变折断,使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门口上横梁用稳定装置,包括横梁架,所述横梁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侧板,所述横梁架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套接在安装侧板内,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套壳,所述主套壳的顶端设置有主支撑杆。
所述主支撑杆的底端套接在主套壳内,所述主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通过螺丝与横梁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次套壳,所述次套壳的底端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次套壳位于主套壳的左右两侧,所述次套壳的顶端设置有次支撑杆,所述次支撑杆的底端套接在次套壳内,两个次支撑杆的顶端与同一个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套壳内设置有活动块,所述主支撑杆位于活动块的上方,所述活动块的外壁与主套壳的内壁搭接,所述活动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的底端均与主套壳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次支撑杆的长度大于主支撑杆的长度,且次支撑杆的顶端与主支撑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两个次套壳的右侧面均设置有导管,两个导管的一端卡接在主套壳内,所述次套壳通过导管与主套壳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次支撑杆外壁套接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外壁与次套壳搭接,所述次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次套壳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限位螺纹孔,所述安装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限位螺纹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橡胶材质,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滑块,所述安装侧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块的底端卡接在导滑槽内,所述导滑槽与导滑块均为T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侧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贴合块,所述安装侧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贴合块,所述第一贴合块与第二贴合块均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贴合块的外壁与第一贴合块的外壁均设置有橡胶垫。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华夏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华夏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03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