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68804.8 | 申请日: | 202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6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董敬元;年维林;吴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林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8 | 分类号: | H02K15/08;H02K7/10;H02K7/116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邦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2 | 代理人: | 马长娇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武清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同步电机 转子 线装 |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包括底座、一号主动齿轮、绕线杆、绕组引导轮、凸轮、扇形摩擦柄,所述底座上部前端具有一号支架,底座上部左侧具有二号支架,底座上部右侧具有三号支架,底座上部右侧具有四号支架,底座上部左后方具有扇形摩擦柄轴,底座上部中间具有滑道,所述一号电动机与一号支架相连,一号电动机连接主动带轮,主动带轮圆周侧连接传动带,传动带随主动带轮转动,传动带连接从动带轮圆周侧,从动带轮随传动带转动,传动轴穿过动带轮,从动带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轴随从动带轮转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同步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电动机的转子时,其中一个工序是将绕组绕进转子的线沟里面,传统的绕线方式,必须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进行生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现有的部分自动绕线机布局不合理,容易断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全自动不易断线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包括底座、一号主动齿轮、绕线杆、绕组引导轮、凸轮、扇形摩擦柄,所述底座上部前端具有一号支架,底座上部左侧具有二号支架,底座上部右侧具有三号支架,底座上部右侧具有四号支架,底座上部左后方具有扇形摩擦柄轴,底座上部中间具有滑道,所述一号电动机与一号支架相连,一号电动机连接主动带轮,主动带轮圆周侧连接传动带,传动带随主动带轮转动,传动带连接从动带轮圆周侧,从动带轮随传动带转动,传动轴穿过动带轮,从动带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轴随从动带轮转动,传动轴另一侧穿过一号主动齿轮,一号主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一号主动齿轮随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穿过三号支架,传动轴在三号支架上转动,一号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一号主动齿轮连接从动齿轮,转轴穿过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随从动齿轮转动,转轴穿过绕线杆,绕线杆与转轴固定连接,绕线杆随转轴转动,转轴穿过四号支架,转轴在四号支架上转动,心轴穿过四号支架,心轴与四号支架固定连接,心轴穿过绕组引导轮,绕组引导轮在心轴上转动。
所述二号支架连接二号电动机,二号电动机连接凸轮,凸轮连接扇形摩擦柄,凸轮在扇形摩擦柄内滑动,扇形摩擦柄随凸轮转动,扇形摩擦柄轴穿过扇形摩擦柄,扇形摩擦柄在扇形摩擦柄轴上转动,所述扇形摩擦柄扇形端面连接带滑块的底座,带滑块的底座随扇形摩擦柄移动,带滑块的底座上部连接三号电动机,三号电动机连接二号主动齿轮,二号主动齿轮与三号电动机固定连接,二号主动齿轮随三号电动机转动,二号主动齿轮与内啮合齿轮啮合,二号主动齿轮连接内啮合齿轮,转子固定轴穿过二号主动齿轮,二号主动齿轮与转子固定轴固定连接,转子固定轴随二号主动齿轮转动,转子固定轴穿过带滑块的底座,转子固定轴在带滑块的底座上转动,带滑块的底座下侧与滑道相适应,带滑块的底座连接滑道,带滑块的底座在滑道上滑动。
有益效果:
一号电动机与三号电动机同时转动,电机绕组通过绕组引导轮的引导,从绕线杆绕向电机转子,避免了单个电机绕线导致绕组两端拉力差过大产生的断线风险,一号电动机通过传动带输出可有效控制负载端因变载荷导致的烧坏电机风险,一号电动机通过一号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可有效降低电机的输出转速,三号电动机通过内啮合齿轮、二号主动齿轮内啮合传动,不仅可降低电机转速,还可节省传动空间,二号电动机输出的转速通过凸轮与扇形摩擦柄的配合可将回转运动输出成往复直线运动,扇形摩擦柄与带滑块的底座通过摩擦力传递运动既可提高运动的平稳性,又可对电动机形成过载保护,绕线杆通过绕组引导轮将绕组绕在电机转子上时,通过带滑块的底座的往复直线运动可均匀的将绕组缠绕在电机转子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林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林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688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发酵系统的热量回收结构
- 下一篇:泡沫发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