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屑清洗风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67535.3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0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显超;王政庆;谭梦琦;胡培培;杨小博;杨冬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10 | 分类号: | B08B3/10;B08B13/00;F26B17/20;F26B21/10;F26B2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屑 清洗 风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屑清洗风干装置,包括清洗单元和风干单元,清洗单元包括清洗池和滤水送料筒,滤水送料筒与清洗池出口相通,其内部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装配有送料件,送料件上设有滤水孔,滤水送料筒上于送料件的转动路径上设有送料口,供送料件转动时推起的岩屑排出滤水送料筒;清洗单元的送料口通过溜管或者溜槽与风干单元的进料口相通。本实用新型的岩屑清洗风干装置,送料件不仅能够实现连续不断的送料,其在送料前还对岩屑进行过滤,使岩屑水分含量降低,在兼顾清洗步骤和风干步骤连续衔接的同时还使风干效率提高;清洗单元和风干单元之间通过溜管或者溜槽连接,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屑清洗风干装置。
背景技术
岩屑,是在钻井作业中地下的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钻井液被带到地面的岩石碎块,是了解岩层性质、地下含油气情况以及编制地质剖面图的基本依据。由于岩屑在取出时表面沾有冲洗液、油污以及岩石碎屑等杂质,会影响对岩屑表面细微形貌的观察,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清洗、风干处理后得到干净的岩屑。
现有技术中已经具有对岩屑单独进行清洗的清洗设备和对岩屑单独进行风干的风干设备,当使用以上两种设备对岩屑进行先后处理时,一种处理方法是通过中间输送带将清洗过后的岩屑直接传送至风干设备,这种情况下设备结构不紧凑,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并且经清洗设备送出的岩屑往往含水量较高,导致对风干设备的要求较高,风干设备工作效率低。另一种方法则是将清洗过的岩屑收集一定数量沥水后送至风干设备中进行风干,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风干前初步去除岩屑中的水分,但是风干工序与清洗工序之间不能实现流水化连续作业,岩屑处理效率并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连续清洗和风干作业又能保证风干处理效率,并且占地面积小的的岩屑清洗风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岩屑清洗风干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风干单元和清洗单元, 清洗单元包括清洗池和滤水送料筒,清洗单元设有位于滤水送料筒或清洗池上的进水口和位于滤水送料筒或清洗池上的出水口;
滤水送料筒与清洗池的出口相通,滤水送料筒内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装配有送料件,送料件上设有滤水孔,滤水送料筒上于送料件的转动路径上设有高于滤水送料筒内液位的送料口,供送料件转动时推起的岩屑排出滤水送料筒;
岩屑清洗风干装置还包括溜管或者溜槽,清洗单元的送料口高于风干单元的进料口,清洗单元的送料口通过溜管或者溜槽与风干单元的进料口相通,用于使经过清洗单元处理的岩屑通过溜管或者溜槽进入风干单元中进行风干。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岩屑清洗风干装置,岩屑经过清洗后滑动至滤水送料筒内,经转动的送料件推起后从送料口排出,然后依靠自身重力作用通过溜管或溜槽进入风干单元中,经风干后得到干净岩屑。本岩屑清洗风干装置中设有滤水送料筒,其内部转动的送料件既能够连续不断的将岩屑推起,以使其能从清洗单元排出,又能够通过其上的滤水孔滤去岩屑上的水分,降低岩屑含水量,便于风干单元后续进行风干,风干单元的风干效率能够得以提高;另外,清洗单元和风干单元布局设置合理,两单元之间通过溜管或者溜槽连接,一来利用了岩屑自身重力进行输送,可节省输送成本,二来溜管和溜槽体积小,岩屑清洗风干装置内部结构设计紧凑,可以减小装置整体的占地面积。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够实现连续清洗和风干作业又能保证风干处理效率,并且占地面积小的的岩屑清洗风干装置。
进一步的,岩屑清洗风干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包括下方的支腿和上方的安装平台,清洗单元位于安装平台上,且安装平台下方具有用于容纳风干单元的容纳空间。
有益效果:机架能够对清洗单元进行稳定支撑,清洗单元、机架、风干单元之间结构配合度高,结构紧凑、合理。
进一步的,清洗单元的送料口位于风干单元的进料口的正上方,清洗单元的送料口通过溜管与风干单元的进料口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67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