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铸用冲击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60442.8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63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刘桂丽;陶镳;赵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7/06 | 分类号: | B22D7/06;C04B35/10;C04B35/66;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陈秋明 |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铸用 冲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铸用冲击盆,该冲击盆在模铸底注时使用,其缓冲区域能够对中心导管下来的钢水进行缓冲,可以改善模铸浇注过程中钢水飞溅,降低钢水吸气的危害。通过内腔挡渣坝设计提高钢水液面稳定性,减少钢水卷渣的风险;同时上沿设计溢渣口,防止操作不当导致漫钢风险,改善操作环境降低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制备冲击盆的材料加入了防爆纤维及氧化铝微粉,能够产生较好的抗热震性,无需在线烘烤,可以直接接触钢水使用,方便现场操作,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制备时经过了高温烘烤,有效降低材料水分,防止由于水导致使用过程中炸裂及钢水增氢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铸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模铸用冲击盆。
背景技术
模铸底注法指钢水经过中心导管,经过流钢砖再从钢锭模底部向上注入模内的铸造方法。浇铸过程中钢水吸气严重,引起钢水二次氧化,钢水飞溅对耐材冲刷严重容易导致夹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铸用冲击盆,该冲击盆能够提高模铸过程钢水液面稳定性,提高模铸保护浇注密封性,保障钢水纯净度。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铸用冲击盆,包括本体和挡渣坝,所述本体具有盆状的内腔,所述挡渣坝设置在所述内腔的底部,并将该内腔分隔出缓冲区域和出钢区域;所述缓冲区域的本体侧壁上沿开设有溢渣口,出钢区域的本体底部开设有钢水出口。
该模铸用冲击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如下以质量分数计的组分混匀浇注成型:80矾土50-60%、莫来石20-30%、硅酸钙水泥5-10%、防爆纤维2-5%、氧化铝微粉2-5%;
(2)24~36小时脱模,然后养护48~72h;
(3)在300±5℃烘烤24h以上;
(4)在600±5℃烘烤24h以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冲击盆在模铸底注时使用,其缓冲区域能够对中心导管下来的钢水进行缓冲,可以改善模铸浇注过程中钢水飞溅,降低钢水吸气的危害。通过内腔挡渣坝设计提高钢水液面稳定性,减少钢水卷渣的风险;同时上沿设计溢渣口,防止操作不当导致漫钢风险,改善操作环境降低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制备冲击盆的材料加入了防爆纤维及氧化铝微粉,能够产生较好的抗热震性,无需在线烘烤,可以直接接触钢水使用,方便现场操作,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制备时经过了高温烘烤,有效降低材料水分,防止由于水导致使用过程中炸裂及钢水增氢的风险。冲击盆力学性能:常温抗压强度(240℃×3h):≥50MPa,抗折强度(1500℃×3h):≥10MPa。
附图说明
图1是模铸用冲击盆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模铸用冲击盆沿A向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模铸用冲击盆沿B向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模铸用冲击盆,其本体1具有盆状的内腔3,底部大致呈矩形,挡渣坝2设置在内腔3的底部,位于该矩形底部的长边的中间位置,并将该内腔3分隔出缓冲区域和出钢区域。
本体1的侧壁自下向上逐渐向外倾斜,其中缓冲区域的本体1侧壁上沿开设有溢渣口4。出钢区域的本体1底部开设有钢水出口5,该钢水出口5设置在出钢区域的本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
实施例1中冲击盆制作材料:80矾土60%,莫来石22%,硅酸钙水泥10%,防爆纤维3%,氧化铝微粉5%;制作工艺:浇注成型→24h脱模→养护48h→加热炉烘烤300℃×24h→加热炉烘烤600℃×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604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电缆外形整圆挤出模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