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吸氧气体湿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59103.8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2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杨;乌日娜;王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杨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16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吸氧 气体 化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吸氧气体湿化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进气管(7)垂直穿过上压板(5)和下压板(6),进气管(7)的上端与筒盖(2)上的进气口(3)连通,进气管的下端设有布气口(8),位于下部空间(11)内,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上层气孔(14)和下层气孔(15),上压板可沿进气管上下滑动,压盖弹簧(9)位于上部空间(13)内,顶在筒盖与上压板之间,上部空间与出气口(4)连通,中部空间(12)放置固态含水物质(10)。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液态水气体湿化结构,对筒体的位置和倾斜角度没有要求,筒体在不同位置时其内部的湿化程度不发生改变,满足各种环境、位置和角度的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吸氧气体湿化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吸氧就是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氧疗中一部分,是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吸氧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鼻导管吸氧,在医院每天都有许多病人需要鼻氧管,而整个鼻氧管包装中还包括了湿化器,在现有的湿化器使用中,每天都需要更换湿化水,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污染。目前,传统的气体湿化装置由进气口、筒体、出气口和湿化液等组成,在使用过程中对筒体的放置位置、角度及使用环境有较为严苛的要求,使用不当会造成使用者呛水现象,形成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已有技术采用固体湿化物质替代湿化水,使用无液态水气体湿化装置,但是,已有技术的无液态水气体湿化装置对筒体的位置和倾斜角度有严格要求,一旦筒体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不符合要求,固体湿化物质不起作用,湿化度下降,不能保证氧气达到湿化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吸氧气体湿化装置,采用无液态水气体湿化结构,对筒体的位置和倾斜角度没有要求,筒体在不同位置时其内部的湿化程度不发生改变,满足各种环境、位置和角度的使用要求,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吸氧气体湿化装置,包含筒体、筒盖、进气口、出气口、上压板、下压板、进气管、布气口和压盖弹簧,筒体与筒盖匹配,筒盖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筒体设有上压板和下压板,将筒体内从上到下分为三个空间,分别是上部空间、中部空间和下部空间,进气管垂直穿过上压板和下压板,进气管的上端与筒盖上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管的下端设有布气口,位于下部空间内,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上层气孔和下层气孔,上压板可沿进气管上下滑动,压盖弹簧位于上部空间内,顶在筒盖与上压板之间,上部空间与出气口连通,中部空间放置固态含水物质。
所述固态含水物质为固态含水球或颗粒,市售的高分子吸水材料。
所述进气口连接氧气源,出气口连接鼻氧管。氧气经过进气口进入进气管,通过进气管底部的布气口,弥散在下部空间内,通过下压板的下层气孔进入中部空间,中部空间的固态含水物质将氧气湿化后通过上压板的上层气孔进入上部空间,通过出气口进入鼻氧管,供患者使用。由于盖弹簧顶在上压板上,向下压迫上压板,使得中部空间内的固态含水物质始终充满中部空间,无论筒体处于什么位置和倾斜角度,下部空间的氧气必须通过中部空间的固态含水物质才能进入上部空间,保证了氧气的湿化程度。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固态含水物质的含水率下降,体积减小,中部空间不断被压缩变小;当固态含水物质失去效能后,打开筒盖,更换新的固态含水物质,继续使用。
所述下压板可以固定在进气管上;也可以是进气管穿过下压板的中心孔,下压板在进气管上滑动布置,布气口的外沿直径大于下压板的中心孔直径,下压板被布气口阻挡在进气管上。
所述布气口为已有技术,是公知公用的布气装置,进气管内的氧气通过布气装置自然散发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采用无液态水气体湿化结构,对筒体的位置和倾斜角度没有要求,筒体在不同位置时其内部的湿化程度不发生改变,满足各种环境、位置和角度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杨,未经杨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591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分离套筒尼龙内衬套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墙面抹灰刮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