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阻大变形智能化围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51762.7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5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杰;朱庆凯;李建平;吴梦龙;刘光磊;武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33/00;E02D5/24;E02D5/46;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阻大 变形 智能化 围护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阻大变形智能化围护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包括扩大端头、预制桩、搅拌桩、垫层、扩大底袋、斜桩连接键、千斤顶、竖桩连接键、让压支撑器、数据传输线、控制中心、轴力监测仪、扩大支撑、接收器增阻槽、接收器侧壁、接收器腔体、推进器主体杆、推进器扩体杆、推进器凸起键。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基坑的支护情况动态调整,提高了斜撑杆的稳定程度,降低了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增阻大变形智能化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迅猛发展,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由此基坑的围护设计及施工工艺也随之不断发展。基坑工程是临时性支护结构,一般在明挖阶段产生作用,所以在基坑支护设计中,一般需要综合周边环境、土质情况、基坑挖深、结构安全、工程造价、施工便利及工期等因素考虑围护结构形式。对于软土地区开挖深度5m范围内的基坑工程,目前现有支护技术中使用的围护结构形式一般采用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放坡开挖、斜抛撑支护等技术。
斜抛撑支护是在基坑底部设置中心岛,采用钢管、型钢等杆件将冠梁与中心岛连接,开挖过程中杆件下方的土体暂时不开挖的方式,具有造价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特点,但是传统的斜抛撑支护无法满足基础底板同时施工,基础底板需多设置后浇带,增大底板渗水的风险,且坑边留土只能坑边掏挖,效率低且施工荷载对基坑具有不利影响,此时支护结构和侧壁土层会产生重大的变形,从而严重影响到基坑工程的安全。
综上所述,浅基坑的支护方式仍不够完善,并且目前多数建筑都建造两层地下室,基本超出了浅基础的范围,上述的方案则不再适用,但采用深基坑常用的支护方式,不但造价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阻大变形智能化围护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增阻大变形智能化围护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斜抛撑的支撑杆容易试问发生屈曲破坏,本实用新型将支撑杆分为多节,降低了每段的长度,并且设置了让压推进器和让压接收器,增大了支撑杆复合段的长度,提高了杆件的稳定程度;通过杆件的大变形,并且设置千斤顶,可以随时根据基坑的支护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避免杆件失稳;通过采用竖向复合桩作为围护桩,相比于传统的灌注桩降低了施工工期,且斜向复合桩取代中心岛,不影响后期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底部设置扩大底袋,增大了斜撑的锚固力;通过垫层将竖直复合桩、斜撑联合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增大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51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激光焊接用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防逆转牙嵌式联轴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