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标测导丝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44067.8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4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喻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律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4/20 | 分类号: | A61B34/20;A61M25/09;A61B5/271;A61B5/287;A61B5/33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王振宇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标测导丝 | ||
三维标测导丝,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芯丝本体,芯丝本体上设有芯丝绝缘涂层;芯丝本体的头端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芯丝本体的尾端设有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分别位于芯丝本体的两端,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直接穿过芯丝绝缘涂层与芯丝本体导通;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相对设在芯丝绝缘涂层上,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接在芯丝绝缘涂层上且第二弹簧上设有弹簧绝缘涂层,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焊接以实现电导通连接;通过以上设置提高电信号传导的稳定性,配合三维标测技术使介入引导操作时做到三维可视,三维定位,电学标测,最终甚至无射线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三维标测导丝。
背景技术
传统的房间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起搏导线植入术、冠脉介入治疗术等均在X线指导下进行,由于X线分辨内脏结构的清晰度有限以及二维视界固有的局限性,操作时非常依赖术者的感觉;近年来流行的超声技术虽然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但由于术者的观察角度依赖超声切面,实时追踪仍很困难,所以难以实现完全无射线的手术操作;同时,超声耗材昂贵的价格也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对于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长期接触X线辐射可能造成体内DNA突变,损害人体组织细胞,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其危害性不容小觑。为减轻X射线辐射,医护人员需要长期佩戴射线防护装置,但这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运动系统损害。研究显示,介入医生因职业因素导致的骨骼肌肉损伤风险明显升高,堪比建筑工人。甚至有专家将其称为“即将到来的流行病”,并表示这可能会引起未来介入医生的短缺。
摆脱X射线辐射不仅是介入术者的追求,也是患者对提高医疗质量的诉求,尤其是对于部分特殊人群,譬如孕妇、备孕、幼儿、射线敏感、肾功能不全、老年虚弱等患者,亟需在无射线的条件下接受介入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标测导丝,利用该三维标测导丝的实时定位和电学标测功能,帮助引导鞘管进入体内时的操作无射线化,最终使房间隔穿刺、心包穿刺、起搏导线植入、冠脉介入等技术可视化、三维化、甚至最终完全无射线化。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三维标测导丝,包括芯丝本体,所述芯丝本体上设有芯丝绝缘涂层;所述芯丝本体的头端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芯丝本体的尾端设有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分别位于所述芯丝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直接穿过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与所述芯丝本体导通;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相对设在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上且所述第二弹簧上设有弹簧绝缘涂层,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焊接以实现电导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段,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段与所述第二绝缘段采用PU、尼龙或PI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30cm。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芯丝本体上设置芯丝绝缘涂层,使得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的连通、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的连通之间互不干扰,提高电信号传导的稳定性,配合三维标测技术使介入引导操作时做到三维定位、电学标测,甚至最终完全无射线化;同时在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实现连通,第二弹簧还可能够保证芯丝本体的笔直,便于易化三维标测导丝的介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维标测导丝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律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律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440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雾感应消防喷头
- 下一篇:一种地下室预留出墙套管堵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