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施工过程降低水化热的组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43330.1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2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余鑫;崔东波;高洪业;张学雷;孙晓光;蒋希民;穆广杰;李平;陈维英;李佳明;闫敏敏;孙静;巩芳英;李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京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21/2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斌;王增娣 |
| 地址: | 256500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施工 过程 降低 水化 组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降低水化热的组合装置,该装置中水泥仓、粉煤灰仓连接搅拌罐的管道外侧套接冷凝管,冷凝管连接水源;运输车套接保温层,浇筑模具内设置冷却管,冷却管连接外接水源,管道上设置水泵;每层冷却管之间的竖直距离为0.4~1m;冷却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2m;单根冷却管的长度≤250m;最底层冷却管混凝土下表面0.4m,最顶层冷却管距离混凝土上表面0.8m,冷却管上固定连接温度传感器,该装置是一套连续式降低水化热的组合装置,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化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降低水化热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中,一般现浇的连续墙式结构、地下构筑物及设备基础等是容易由温度收缩应力引起裂缝。如高层楼房基础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最小断面的任何一个方向的尺寸最小为0.8m。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温度应力是引发混凝土自身开裂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特别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混凝土水化形成大量热量,如果不能有效的均匀的散热将形成较大温度应力,致使混凝土开裂而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特别对于承受荷载的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温度控制是首要任务。不管何时就地浇注的混凝土工程,由于其尺寸大,一定要通过实施措施处理水化热反应及由此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能够最大可能的限制混凝土内部开裂。
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为后者的1/10;截面尺寸大、导热性比空气和水都差,浇筑后内部混凝土温度上快,内外温差使表面使表面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当前业界普遍采用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预埋设散热冷却水管,导散由混凝土水化产生的热量。但是目前采用的冷却水管布置方式是均匀布置,没有考虑到实际混凝土块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虽然可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下降,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但是由于散热效果的差异,混凝土中下部位温度高,边界温度较低,采用等间距水管布置,不能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差,这种内外温差仍将产生不利温度应力,对混凝土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同时由于冷却管的长度的影响,导致远离冷却管进水口的位置,不能有效的为混凝土降温。
现有混凝土从混凝土原料准备、搅拌、输送、浇筑、振捣、养护的整个过程的统一性相对较弱,单一通过某个环节的控制很难有效降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化热的变化带来的施工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降低水化热的组合装置,该装置采用原料输送管道上设置的冷却管、运输车上设置保温层、混凝土浇筑模具中布置冷却管等,是一套连续式降低水化热的组合装置,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化热。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施工过程降低水化热的组合装置,包括水泥仓、粉煤灰仓、细骨料仓、水源、外加剂仓,水泥仓、粉煤灰仓通过管道连接搅拌罐,水源和外加剂仓通过管线连接搅拌罐,细骨料仓与搅拌罐之间设置有输送带,搅拌罐的下料口的下方设置运输车,运输车通过管道连接浇筑模具,所述水泥仓、粉煤灰仓连接搅拌罐的管道外侧套接冷凝管,冷凝管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源的出水口,冷凝管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源的进水口;运输车外侧套接保温层;浇筑模具内设置冷却管,冷却管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外接水源的出水口,管道上设置水泵,冷却管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外接水源的进水口;每层冷却管之间的距离为0.4~ 1m;冷却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2m;单根冷却管的长度≤250m;最底层冷却管距离混凝土下表面0.4m,最顶层冷却管距离混凝土上表面0.8m;浇筑模具的中下方的冷却管上固定连接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京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京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43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旋流器回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混凝土搅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