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细径电子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36622.2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04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晓;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无创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4;A61B1/06;A61B1/018;A61B1/005 |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401 | 代理人: | 王健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细径 电子 内窥镜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细径电子内窥镜,包括操作部和插入部鞘管,所述操作部上设有若干连接接口,所述插入部鞘管的第一端与操作部连接,第二端至少设有照明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器械通道出口,并于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器械通道出口的器械通道腔管,所述插入部鞘管的第二端端面设置为法线与管体轴线呈一定角度的斜面,所述照明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器械通道出口排布于所述斜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相比现有的电子内窥镜,进一步减小了插入部鞘管的直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细径电子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内窥镜诊疗术是微创外科的重要手段,一般是将内镜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送到体内病灶处,并在内镜直视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切除、粉碎、引流或重建通道等操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医疗内窥镜通过微小创口或者自然孔道观察内部组织,对病患来说手术切口小、手术过程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反应轻,使病人对手术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目前,采用内窥镜介入手术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已成为主流,相关手术量越来越多。
现有的内窥镜系统,大体可分为传统内窥镜和电子内窥镜两种类型,两种类型一般都包括内镜主体、图像主机和显示器等,内镜主体的操作手柄上设有用于插入器械或连接设备的连接口,插入部鞘管用来伸到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中进行图像采集和手术操作,采集的图像经过主机处理后在显示器上显示。传统内窥镜和电子内窥镜的主要区别在于采集图像的方式:传统内窥镜的图像由插入部鞘管内的图像光纤采集并传输到图像主机进行处理,且照明光源一般也由照明光纤从图像主机传输到插入部鞘管末端。而电子内窥镜通常采用电子成像元件CCD作为图像采集模块,将腔内物体的图像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送到图像主机中进行处理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处理后的图像,供医生观察和诊断。
不论哪种类型的内窥镜,均需在插入部鞘管的末端集成图像采集和照明模块,以及器械通道的开孔等。这些模块和结构在鞘管末端的集成度直接影响插入部鞘管的直径,而插入部鞘管的直径又对内窥镜在手术中的使用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于儿童等体内腔道相比成人更加窄小的群体,以及人体内的胆管、输卵管等较细的腔道,插入部鞘管的直径直接决定了能否进行内镜手术,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操作的难度和对患者体内腔道的损伤程度。
另一方面,由于一定阶段下电子工艺技术的限制,电子成像元件CCD的尺寸无法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做到理想状态下的小尺寸,当与其它模块和开孔共同集成于内窥镜插入部鞘管的末端时,直接限制了插入部鞘管直径的进一步缩小。因此,对内窥镜的插入部鞘管来说,直径的每一点减小都是极其艰难和珍贵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极细径电子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相比现有的电子内窥镜,进一步减小了插入部鞘管的直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细径电子内窥镜,包括操作部和插入部鞘管,所述操作部上设有若干连接接口,所述插入部鞘管的第一端与操作部连接,第二端至少设有照明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器械通道出口,并于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器械通道出口的器械通道腔管,所述插入部鞘管的第二端端面设置为法线与管体轴线呈一定角度的斜面,所述照明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器械通道出口排布于所述斜面上。
优选的,所述斜面法线与管体轴线的夹角为20°~4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斜面法线与管体轴线的夹角为26°~35°。
进一步的,所述插入部鞘管为末端具有斜切口的金属鞘管,所述斜面为边缘焊接于所述斜切口上的椭圆金属面。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为设置于斜面上的CMOS,所述照明模块为设置于斜面上的至少一个LED。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和器械通道出口的中心点均位于所述椭圆金属面的长轴上,所述照明模块为基于所述椭圆金属面的长轴对称设置的两个LE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无创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无创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6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智能家居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园林用升降式园林专用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