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35035.1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4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军;马红乐;刘志;于璐娟;田会涛;张浩然;庄华杰;孙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晓丹 |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B28C5/08;B08B9/08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工程施工 搅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滑轨、刮板;所述搅拌桶的前侧设置有桶门,且搅拌桶与桶门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滑轨设置在搅拌桶内的上方,且滑轨与搅拌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下支架设置在转轴外侧的中间,且下支架与转轴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辊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中间,且搅拌棍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刮板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外侧的中间,且刮板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搅拌均匀,运行稳定以及使用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搅拌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立式搅拌机在建筑施工作业中经常见到,是方便将水泥、砂石等物料进行混合的一种搅拌装置,由于物料的搅拌均匀程度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对搅拌机的搅拌均匀要求相当重要。
但是目前常见的立式搅拌机还存在搅拌均匀功能不完善,当装置运行时,许多物料会粘附在搅拌桶内壁的边缘,导致无法进行搅拌,同时,缺少对搅拌转轴的保护机构,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转轴发生晃动,造成装置损坏的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立式搅拌机还存在搅拌均匀功能不完善,当装置运行时,许多物料会粘附在搅拌桶内壁的边缘,导致无法进行搅拌,同时,缺少对搅拌转轴的保护机构,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转轴发生晃动,造成装置损坏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桶门、滑轨、转轴、上支架、下支架、搅拌辊、刮板、滚轮、支撑、伺服电机、皮带轮、皮带、支撑杆、牵引扣、定向轮;所述搅拌桶的前侧设置有桶门,且搅拌桶与桶门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滑轨设置在搅拌桶内的上方,且滑轨与搅拌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转轴设置在搅拌桶的内部,且转轴与搅拌桶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上支架设置在转轴外侧的上方,且上支架与转轴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下支架设置在转轴外侧的中间,且下支架与转轴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搅拌辊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中间,且搅拌棍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刮板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外侧的中间,且刮板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滚轮设置在上支架的外侧,且滚轮与上支架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设置在搅拌桶的下侧,且支撑与搅拌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伺服单机设置在支撑的内侧,且伺服电机与支撑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皮带轮分别设置在转轴外侧的下方和伺服电机的前端,且皮带轮分别与转轴和伺服电机通过平键相连接;所述皮带设置在皮带轮的外侧,且皮带与皮带轮之间卡接;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支撑下侧的左方,且支撑杆与支撑通过销钉相连接;所述牵引扣设置在支撑左侧的下方,且牵引扣与支撑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定向轮呈前后对称的方式在支撑下侧的右方设置有两处,且定向轮与支撑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所述滑轨为截面呈凹字形的圆环状结构,且滑轨与滚轮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滚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俯视均为人字形,且上支架外侧的中间设有一处长方形的凹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辊由圆柱杆和螺旋叶片组成,且搅拌辊呈圆周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六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搅拌装置所述刮板为匚字形的板状结构,且刮板呈圆周排列的方式设置有三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晓丹,未经周晓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5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交流电机驱动系统中薄膜电容
- 下一篇:一种LED背光板共线性检验治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