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荷可调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3567.1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3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钟雄友;胡达清;蒋楠;葛春亮;戴豪波;厉雄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可调 循环 流化床 脱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荷可调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包括:入口烟道、烟室、文丘里段、流化脱硫直段和脱硫塔变径段;文丘里段位于流化脱硫直段的下部;所述文丘里段由渐缩段、喉部和渐扩段组成;入口烟道一端连接脱硫塔进口,另一端连接烟室的入口,烟室的出口连接渐缩段的入口,渐缩段的出口连接喉部的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负荷可调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对烟气负荷波动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变负荷条件下,该脱硫系统通过合理的布置多个旁通支管,可在取消引风机后,旁通支管上阀门的开度可调,阀门用于灵活调整文丘里段的烟气流速,使其达到稳定流床层及塔内流场的目的,设置若干旁通支管后仍可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半干法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荷可调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背景技术
工业总量的持续增长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扩散,使得大气污染治理成为我国环保产业中的重点工作。硫氧化物为燃煤发电机组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过量排放的S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容易导致呼吸道及眼部疾病,因此,硫氧化物的排放控制成为电力行业全面加强治理的领域之一。目前,依据工艺条件可将烟气脱硫技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脱硫。其中,半干法脱硫结合了湿法与干法的技术特性,具有脱硫率高、负荷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操作成本低、无废水排放、系统设备无需防腐等优点。
半干法脱硫是一种以浆液或干粉作为脱硫剂,最终生成干态脱硫产物的脱硫工艺。半干法脱硫工艺包括旋转喷雾干燥法(SDA)、炉内喷钙后增湿活化脱硫工艺(LIFAC)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CFB-FGD)。其中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Circulatingfluidized bed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CFB-FGD)是以循环流化床原理为基础,采用干粉脱硫剂,可高效协同处理多种烟气污染物而被广泛用于火电、烧结球团、玻璃窑和焦化等行业的一种工业烟气治理技术。
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的特点是在脱硫塔的底部设置文丘里管,通过文丘里管的喷腾流化作用,使得烟气、脱硫剂和返料灰充分混合,保证三者充分流化和悬浮,达到高效脱硫的效果。运行实践表明,随着锅炉负荷的变化,烟气流量也将产生波动,在锅炉低负荷时,为保证脱硫塔床层稳定,传统的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需在引风机后和脱硫塔入口间设置烟气大旁通支管以补充脱硫塔入口烟气流量。这种运行方式,在锅炉低负荷时,引风机仍处于高负荷工频运行,能耗高。
因此为了节约成本,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负荷可调型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负荷可调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这种负荷可调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包括:入口烟道、烟室、文丘里段、流化脱硫直段和脱硫塔变径段;文丘里段位于流化脱硫直段的下部;所述文丘里段由渐缩段、喉部和渐扩段组成;入口烟道一端连接脱硫塔进口,另一端连接烟室的入口,烟室的出口连接渐缩段的入口,渐缩段的出口连接喉部的入口,喉部的出口连接渐扩段的入口,渐扩段的出口连接流化脱硫直段的入口,脱硫直段的出口连接脱硫塔变径段的入口,脱硫塔变径段的出口连接脱硫塔出口;渐扩段侧壁上设有工艺水喷枪接口、脱硫剂进料接口、脱硫返料进口和旁路烟气接口;烟室上端设有整流格栅,烟室侧壁上还设有旁路烟气接口;烟室和渐扩段间设置若干根旁通支管。
作为优选,若干旁通支管根据脱硫塔中心对称布置;旁通支管的一端连接烟室侧壁上的旁路烟气接口,另一端连接渐扩段侧壁上的旁路烟气接口;旁通支管的直径根据烟气负荷调整。
作为优选,每根旁通支管上均设有阀门,通过调节开度来灵活调整文丘里段的烟气流速,使其达到稳定流床层及塔内流场的目的。
作为优选,脱硫塔出口连接除尘装置入口,除尘装置的出口烟道连接烟囱,除尘装置的排料口连接渐扩段上的脱硫返料进口。
作为优选,整流格栅高度在300~600mm之间,采用井字形结构,保证烟气均匀进入文丘里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3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