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的卸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21727.0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翁景峥;彭黎波;叶诚曦;刘梦如;童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6/5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圆柱 锂电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的卸壳装置,其包括:侧推组件、电池输送装置、旋转切割装置、动力输出装置、电池外壳回收槽、电芯回收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池自动破拆以及电芯和电池壳分类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回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的卸壳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升,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不合格的锂电池以及废旧的锂电池处理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电池回收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锂电池乱扔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材料回收可以极大的节约生产成本。电池回收前先须经过拆解,分离电池外壳以及电芯,通过人工拆解分离效率较低以及锤击破碎易发生爆炸、起火等事故,而且也不利于电极材料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的卸壳装置,具有拆解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能对电池壳体和电芯进行分类搜集,解决人工拆解和破碎电池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的卸壳装置,其包括:侧推组件、电池输送装置、旋转切割装置、动力输出装置、电池外壳回收槽、电芯回收槽;
所述电池输送装置包括:电池传送带和电池传送带末端的电池滑槽;
所述旋转切割装置包括:压板、转轮结构以及同轴车刀,压板固定在转轮结构的外侧,转轮结构两端对称分布同轴车刀;
所述侧推组件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第一推杆同轴设置在电池滑槽一侧,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固定在转轮结构一侧,第二推杆用于电池外壳的侧推出料,第三推杆用于电池电芯的侧推出料;
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芯回收套管、第一传动轴以及第二传动轴,电芯回收套管端固定在转轮结构另一侧并与第三推杆同轴设置,第一传动轴穿过转轮结构固定在电池输送装置主体上,第二传动轴穿过同轴车刀固定在电池输送装置主体上;
所述电池外壳回收槽放置在旋转切割装置下方;
所述电芯回收槽放置在动力输出装置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侧推组件中,第二推杆末端设有弧形推头。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为具有一开口的弧形筒状结构,两侧设有对称的固定脚。
进一步地,所述转轮结构包括转轮,所述转轮中心第一传动轴与套接固定,转轮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八个凹槽,各凹槽上方分别压盖固定钉固定连接有上压盖。
进一步地,所述压盖固定钉套有弹簧,弹簧位于转轮和电池上压盖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转轮上的凹槽的个数为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带将柱状电池输送到电池滑槽,侧推组件中第一推杆将电池推进转轮的凹槽中;转轮逆时针旋转270°,车刀将电池两端切割后,电池两端壳体掉入电池外壳回收槽,侧推组件中第三推杆将电芯推入电芯回收套管,落入电芯回收槽;转轮逆时针旋转315°,弹簧将电池上压盖弹起,侧推组件中第二推杆将电池外壳推出,落入外壳回收槽,实现电池自动破拆以及电芯和电池壳分类回收。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1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IS船载设备的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震动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