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收集碎屑的注塑模具用打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20218.6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0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彼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19/20 | 分类号: | B24B19/20;B24B41/00;B24B41/06;B24B55/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收集 碎屑 注塑 模具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收集碎屑的注塑模具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该便于收集碎屑的注塑模具用打磨装置,通过操纵操作把手旋转带动固定杆转动,使得夹紧板向内移动对注塑模具进行夹紧固定,进而增强了该装置的夹紧固定效果,避免注塑模具发生偏移后影响打磨效果,通过启动辅助风扇,使得碎屑沿着入料管进入收集箱内,进而使阻挡层挡住碎屑后将空气沿着辅助风扇排出,减少了因碎屑体积较大难以吸入而造成操作人员需要二次清理的想象出现,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收集碎屑的注塑模具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用打磨装置,由于对注塑模具的夹紧固定效果较差,导致打磨过程中模具容易发生偏移,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打磨效果。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414131U公开了一种五金配件用便于收集碎屑的打磨装置,其基本描述为:置有鼓风机、吸尘管、吸尘口和集尘箱,连接电源,接通电路,在装置进行打磨后,通过鼓风机产生吸力,将装置表面的碎屑通过吸尘口从吸尘管吸入到集尘箱内部,鼓风机与集尘箱连接口处设置有过滤网,防止碎屑进入鼓风机,造成鼓风机损坏,这样的设置便于在装置使用后及时对装置进行清洁;实际上在使用时,由于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大小不同,体积较大的碎屑难以被鼓风机吸入,导致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二次清理,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于收集碎屑的注塑模具用打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收集碎屑的注塑模具用打磨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集碎屑的注塑模具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上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打磨装置,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收集装置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拖动把手,所述收集装置正面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箱体门,所述箱体门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箱门把手。
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正面的左右两侧均插接有辅助风扇,所述收集箱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挡层,所述收集箱背面的中部插接有入料管,所述打磨装置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片,所述入料管的外表面与支撑片的内部插接,所述入料管的左端套接有收集盒。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正面的中部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夹紧板,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
所述打磨装置包括移动轨,所述移动轨外表面的右侧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背面的中部插接有截止销,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插接有移动杆,所述固定框右侧面的顶部插接有固定销,所述移动杆正面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辅助杆,所述移动杆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端与移动杆背面的中部插接,所述移动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内底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打磨片。
优选的,所述入料管为折叠软管,阻挡层的内部设置有阻挡网,阻挡网由聚四氟乙烯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彼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彼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0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陶瓷膜搭接组件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一二次融合的DTU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