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12610.6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0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秦联清;秦永;曾义华;王瑞;邓荣;罗昌军;王俊锋;谢智超;孙华;王健;聂霁;刘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 主分类号: | G01F23/14 | 分类号: | G01F23/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王霞 |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水位计 测量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管、套管和一组或多组测量气管,测量气管设于管体的管腔内。由于气泡式水位计的测量管细长,无法承受洪水的冲击,将测量管与测量气管连接,并将测量气管设于管体内进行保护,可防止洪水产生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测量气管;同时,便于测量气管的更换。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气泡式水位计测报水位时,测量装置抗洪水能力低和维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江、大河以及中小河流的水位自动测报中,广泛使用气泡式水位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安装在观测室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管连通到河底,通过测量管连续供气直到气体从河底测量管溢出,达到传感器的压力与对应水深水的压力平衡相等,测量出水的压力,即测量出相应的水位。在整个系统中,测量管的稳定、牢固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保证水位测得到、测得准的基本条件。测量管本身较细小,不能承受洪水的冲击,因此在安装测量管时必须在其外部加装保护管;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稳定和准确,在测量管的出口端还需要安装静水装置和保护罩。在现有的安装设计中,保护管在转折或间隔6米处设置检修井,用于检修。存在以下问题:检修井和保护管内容易堆积泥沙,无法抵抗洪水冲击;静水装置或测量管在出现故障后,测量管与静水装置是牢固连接在一起的,不能拆卸维修,测量管不能更换。
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气泡式水位计测报水位还存在缺陷,尤其体现在抗洪水能力和维修成本上;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气泡式水位计测报水位时,测量装置抗洪水能力低和维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包括:
保护管,包括保护管主体、测量球和固定单元,固定单元设置在保护管主体的顶端,测量球与保护管主体的底端连接;其中,测量球开设有排沙孔组;
套管,包括管体和支架,管体设于保护管主体的管腔内,管体的顶端与固定单元连接,且管体的管身通过支架与保护管主体的内壁连接;
一组或多组测量气管,测量气管设于管体的管腔内,且测量气管的顶端与固定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管、测量气管和套管,由于气泡式水位计的测量管细长,无法承受洪水的冲击,将测量管与测量气管连接,测量气管设于管体内进行保护,防止洪水产生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测量气管。可以清楚的是,测量气管可以与测量管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测量气管的材质可以与测量管一致。其中,保护管包括保护管主体、测量球和固定单元,保护管主体浇筑于外接基座上,测量球与保护管的最底端连接,测量气管设于管体内并伸入到测量球中;测量球开设有排沙孔组,便于河水通过排沙孔组进入到保护管内和进入测量球内的沙粒通过排沙孔组向外排出;管体外壁设置支架,管体通过支架与保护管主体的内壁稳定连接,防止在保护管内进水后产生的波浪晃动套管。同时,保护管应为直型或弧形结构设置,尽量顺直无接头,方便更换测量气管。主要是为了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泡式水位计同时测量数据,保证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其中一组气泡式水位计与其它组气泡式水位计的数据较大时,可判断该气泡式水位计未正常工作,便于对未正常工作的气泡式水位计对应的测量气管进行更换。
优选地,还包括排气管,排气管与保护管主体的内腔连通。
设置排气管,主要是为了在气泡式水位计与气泡式水位计测量保护装置连接后,保护管内的压力可以与保护管主体的压力一致,河水通过排沙孔组无阻碍地进入到保护管内。
优选地,排气管为U型管。
排气管为U型管,外接泥沙不会积累在排气管内;同时,在排气管堵塞时便于疏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12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