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07174.3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9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邵界立;邵东杰;李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地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王佩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纠偏 过程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基坑设于建筑物侧面;多个钻孔灌注桩和多个静压桩,间隔设于基坑内,底部插入至基坑底部土体内;多个钻孔灌注桩设于建筑物加固端侧方,多个静压桩设于建筑物中部侧方;多个钻孔灌注桩和静压桩顶部浇筑有混凝土层形成托梁,托梁与建筑物侧面紧邻设置;托梁周缘固定有抵挡件,抵挡件与建筑物之间形成位于托梁上方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铺设有滑移层,滑移层上方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周缘与抵挡件、建筑物紧邻设置,分隔板上浇筑有与建筑物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层形成加固地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纠偏过程中对建筑物沉降起到调平,有效地解除了应力集中,避免建筑物产生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建设了大量的建筑物,但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建筑物在建设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如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中国的苏州虎丘塔等。建筑物倾斜轻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使其丧失使用功能。在对建筑物纠偏过程中,需要对沉降较厉害的一侧进行加固,对高度较高的一侧进行抽土纠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包括:
基坑,设于建筑物侧面;
多个钻孔灌注桩和多个静压桩,间隔设于基坑内,底部插入至基坑底部土体内;多个所述钻孔灌注桩设于建筑物加固端侧方,多个所述静压桩设于建筑物中部侧方;多个所述钻孔灌注桩和静压桩顶部浇筑有混凝土层形成托梁,所述托梁与建筑物侧面紧邻设置;所述托梁周缘固定有抵挡件,所述抵挡件与建筑物之间形成位于所述托梁上方的容纳空间;
所述容纳空间内铺设有滑移层,所述滑移层上方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周缘与所述抵挡件、建筑物紧邻设置,所述分隔板上浇筑有与建筑物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层形成加固地梁。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地梁与建筑物之间通过植筋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与所述加固地梁相对的建筑物侧壁呈凿毛处理形成粗糙层。
进一步地,建筑物侧壁涂抹有一层界面剂。
进一步地,所述抵挡件由水泥砂浆砌筑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为夹板。
进一步地,混凝土层的强度为C35。
进一步地,混凝土层内固定有钢筋网。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层的厚度为100-250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当对建筑物高度较高的一端进行抽土前,需要将高度较低的一端进行固定,通过在建筑物旁的基坑内设有静压桩和托梁,与建筑物固定有加固地梁,可增强对建筑物的受力强度,从而可避免高度较低的一端发生沉降,将其固定在原本的高度。当对高度较高的一端进行抽土纠偏后,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偏转,通过在托梁和分隔板之间设有滑移层,可使得建筑物在偏转时,将靠近建筑物较近的砂挤压至远离建筑物一侧,对建筑物高度较低的一端进行加固的同时,对建筑物的偏转不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坑1、静压桩2、托梁3、抵挡件4、滑移层5、分隔板6、加固地梁7、粗糙层8、钢筋网9、建筑物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地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地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071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