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工塑料生产用去毛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00015.0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2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金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7/02 | 分类号: | B29C37/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石红丽 |
| 地址: | 3444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塑料 生产 毛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化工塑料生产用去毛刺装置。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两端设有柱槽,所述柱槽内部设有转辊,所述壳体底部两个柱槽之间的底面上之间设有螺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两个朝向相反的铲刀,所述铲刀两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定位孔与螺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把手带动整个装置在塑料件表面,以转辊为移动方式,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对毛刺进行铲除,其中滑柱与固定柱以及弹簧构成了一种伸缩杆结构,在进行铲除毛刺时控制力度,做到防止铲刀刮伤加工件表面,减少工作强度,优化了工作步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化工塑料生产用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塑料在生产成形、出料后,完成的成品上会经常遗留有众多的毛刺,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专门对这些毛刺进行去除,分为修边刀手动去除,和使用冷冻、超声波等去毛刺机器批量进行加工,而对于塑料构件,往往包括一些面积和体积较大外壳类产品,这类构件难以放入机器中加工,只能进行手动去除,而使用修边刀进行加工这些表面毛刺的过程中,需要随着毛刺的位置不断摆动调整塑料构件方位,逐个点进行刮除,操作不便,容易造成人员疲劳,工作的速度和效率都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塑料生产用去毛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工塑料生产用去毛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两端设有柱槽,所述柱槽内部设有转辊,所述壳体底部两个柱槽之间的底面上之间设有螺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两个朝向相反的铲刀,所述铲刀两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定位孔与螺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辊包括呈“U”形结构的辊架,所述辊架底部两端之间设有一体成形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辊轮,所述辊轮内设有转孔,所述转轴穿过转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辊上部设有两个一体成形呈“T”形结构的滑柱,所述滑柱上端固定连接弹簧,所述柱槽底面上设有一体成形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外端设有朝外开口的通孔,所述滑柱穿过通孔进入滑孔内,所述滑孔底面与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底部两个铲刀之间的底面上之间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固定连接风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部设有一体成形的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把手带动整个装置在待加工的塑料件表面,以转辊为移动轮的方式,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做到大面积的去除毛刺,其中滑柱与固定柱以及弹簧构成了一种伸缩杆结构,方便在进行铲除毛刺时控制力度,防止铲刀刮伤加工件表面,使加工大型塑料构件的表面毛刺时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壳体局部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壳体拆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转辊拆分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0、壳体;2000、转辊;1100、把手;1200、柱槽;1210、固定柱;1211、滑孔;1212、通孔;1300、铲刀;1400、圆槽;1500、螺孔;1310、定位孔;1320、螺栓;1410、风扇;2100、辊架;2200、辊轮;2300、滑柱;2110、转轴;2210、转孔;23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金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金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000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工布覆盖固定工装
- 下一篇:一种复合保暖型无纺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