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铁路隧道预埋槽道偏斜环境的接触网吊柱底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97631.5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8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文博;郭云飞;闫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博;郭云飞;闫旭阳 |
| 主分类号: | B60M1/20 | 分类号: | B60M1/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康拯通 |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铁路 隧道 预埋槽道 偏斜 环境 接触 网吊柱 底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隧道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铁路隧道预埋槽道偏斜环境的接触网吊柱底板,包括板尺寸为长510mm、宽500mm的矩形板体,矩形板体的四个角分别开始有固定孔组,所示固定孔组包括长度方向与矩形板体长边平行的条形孔,以及原点与条形孔中轴线共线、直径与条形孔宽度一致的圆形孔,且所述圆形孔均位于所述条形孔远离矩形板体边缘的一端;并且,矩形板体同一边的两个条形孔之间,中心距离均为400mm,固定孔组的条形孔与圆形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相同,是一种开孔设计组合化设计、能适应绝大部分预埋槽道单根偏斜或双根均偏斜的问题的接触网吊柱底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隧道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铁路隧道预埋槽道偏斜环境的接触网吊柱底板。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供电接触网是组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遇到隧道的时候,接触网固定在隧道内的固定一般都采用在隧道净空高中、用吊柱形式链型悬挂固定,
现有吊柱的具体结构,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6336154U,公开时间为2017年7月18日,名称为“一种铁路接触网吊柱”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的接触网吊柱的结果中,所述悬吊顶板倾斜焊接于矩形管的上端,所述封堵板焊接于矩形管的下端端口处,所述两个半球形盖体镜像对称贴合在一起形成内部为球形空腔的球体,所述两个半球形盖体贴合在一起的部位均向外延伸形成固定板,所述两个半球形盖体表面上设置有贯通的开槽,其中一个半球形盖体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座上,所述球形空腔内设置有一个与其大小相同的旋转球,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在悬吊底板上并且其另一端穿过开槽焊接于旋转球上。将悬吊顶板与矩形管的上端采用倾斜焊接的结构形式,另外在矩形管的下端增加了一个可以旋转一定角度的悬吊底板,增强了吊柱的空间适应能力和稳固性。
但是这种方案中的接触网吊柱底板还是采用的常规设计,现有隧道内接触网吊柱底板尺寸一般为400*400mm并开20mm长孔,如图1所示,此种吊柱底板仅能满足距离在380mm~420mm范围内预埋槽道安装,但施工质量各方无法控制,对于小于380mm和大于420mm的槽道必须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重新设计开孔或采用外植槽道,对人力、财力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重新设计开孔和外植槽道时,也耽误了施工工期,造成后期赶工现象,严重影响了铁路施工质量,为后期运营维护埋下了隐患。外植槽道为嵌在隧道洞顶部的槽道,在运营过程中,易产生脱落,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开孔设计组合化设计、能适应绝大部分预埋槽道单根偏斜或双根均偏斜的问题的接触网吊柱底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铁路隧道预埋槽道偏斜环境的接触网吊柱底板,包括板尺寸为长510mm、宽500mm的矩形板体,矩形板体的四个角分别开设有固定孔组,所述固定孔组包括长度方向与矩形板体长边平行的条形孔,以及圆心与条形孔中轴线共线、直径与条形孔宽度一致的圆形孔,条形孔的长度大于20mm,且所述圆形孔均位于所述条形孔远离矩形板体边缘的一端,即将固定用的孔设计为条形孔和圆孔的组合,圆孔实现定位,条形孔则可以适应性调整固定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以选择圆形孔与条形孔的使用从而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容错;并且,矩形板体同一边的两个条形孔之间,中心距离均为400mm,固定孔组的条形孔与圆形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相同,这样可以将孔距基本确定在正常施工的预埋槽宽度上,安装使用时只需要进行小范围的实用性调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20mm的长孔,本结构的可调整范围本身就大于20mm,且再配合圆孔定位,实际可调整范围可以达到100mm,以及涵盖了施工误差的允许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的两端均为半圆形,且半圆形的半径R与所述圆形孔的半径一致,两端的半圆也是为了对固定螺栓边缘限制,并且这样设计,在选择条形孔进行固定时,也更为稳固,没有间隙也不易产生振动误差累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博;郭云飞;闫旭阳,未经文博;郭云飞;闫旭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7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味料生产用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用节能环保型电力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