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残端植入式假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97035.7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8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薛宝宝;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2/78 | 分类号: | A61F2/78;A61F2/6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整 长度 植入 假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残端植入式假肢装置包括骨内植入部、骨外调节部和关节柄,骨内植入部和骨外调节部可伸缩连接,骨内植入部植入髓腔,骨外调节部与关节柄连接;植入稳定后,骨内植入部与髓腔固定连接,骨外调节部位于残端皮外;关节柄的端部与小腿远端假肢部分形成铰链式关节;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残端植入式假肢装置,残端骨承重,力学传递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穿戴舒适轻便,更易控制,避免皮肤破溃及感染,杜绝了反复截肢,极大减轻病患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对地面的本体感觉承受力强,优于传统假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股骨髁上截肢残端假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残端植入式假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业的发展,因高能量损伤引起肢体毁损,导致肢体截肢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高适应假肢成为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传统接受腔式假肢存在一下问题:1)残肢与接受腔间负压式连接接受腔与残肢界面产生异味;2)残端负重摩擦导致残肢破溃,引发感染,常需反复截肢;3)承重方式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对线,呈现假肢步态;4)活动范围受限,残肢易废用性萎缩后接受腔常需要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残端植入式假肢装置,通过调整植入式假肢皮肤外的可活动装置,达到安装植入式假肢后,与健侧肢体长度相等长的目的,调整方便,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残端植入式假肢装置,包括骨内植入部、骨外调节部和关节柄,骨内植入部和骨外调节部可伸缩连接,骨外调节部的下端与关节柄连接;关节柄的端部与小腿远端假肢部分形成铰链式关节。
骨外调节部与骨内植入部通过螺纹连接,骨外调节部与骨内植入部之间设置限位件。
骨内植入部为中空结构,骨内植入部内壁开设内螺纹,骨外调节部的上段套设在骨内植入部内,骨外调节部的上段开设外螺纹。
骨内植入部上设置调节螺母,骨外调节部的上段套设在骨内植入部内,骨外调节部的上段开设外螺纹,骨外调节部的上段与所述调节螺母螺纹配合。
限位件采用锁紧螺母或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采用内六角、十字头或一字头螺钉。
骨内植入部和骨外调节部之间采用滑动连接结构,骨外调节部与骨内植入部之间设置限位件。
骨内植入部表面开设纵行沟槽,骨内植入部、骨外调节部和关节柄表面均有抗菌涂层。
骨内植入部为一个整体的中空结构,骨内植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骨内段、过渡段以及伸出段,伸出段的远端与关节柄连接。
骨内植入部直径为12mm-14mm,骨内植入部深度为10cm;过渡段的长度为6cm,骨外调节部可动长度为5-8cm,过渡段和骨外调节部的直径为2cm。
骨外调节部的外表面设置标尺,标尺的最小刻度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残端植入式假肢装置,残端骨承重,力学传递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穿戴舒适轻便,更易控制,避免皮肤破溃及感染,杜绝了反复截肢,极大减轻病患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对地面的本体感觉承受力强,优于传统假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骨内植入部,2-骨外调节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7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动螺母机构
- 下一篇:一种心胸血管外科护理用的辅助送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