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黄鱼野化训练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93834.7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4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全;刘伟成;秦松;陈琛;陈少波;张立宁;叶希族;丁文勇;邵鑫斌;李绅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08 | 代理人: | 宋华 |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黄鱼 训练 系统 | ||
1.一种大黄鱼野化训练系统,包括生态塘(1)、野化训练塘(2)和人工湿地(3),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塘(1)、野化训练塘(2)和人工湿地(3)为自然海水,所述生态塘(1)、野化训练塘(2)和人工湿地(3)通过潜水电泵(4)连接,所述野化训练塘(2)内安装有水车式增氧机(5),所述生态塘(1)的池塘底部为软泥,池塘底部铺设微孔曝气管(6),曝气管(6)与罗茨鼓风机(7)连接,所述人工湿地(3)主体为软泥基质,种植有耐盐植物,所述野化训练塘(2)内内设有下层(21)、中层(22)和上层(23),所述下层(21)为填充在训练塘底部的海沙,所述中层(22)包括铺设在野化训练塘(2)两侧的非漂浮性的人工基质,人工基质材料为聚酯纤维,所述上层(23)为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上设有多个种植孔(2311),种植孔(2311)内设有种植有耐盐植物的花盆(232),所述花盆(232)底部设有过孔(2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野化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21)还包括放置在海沙上的珊瑚骨和牡蛎壳,所述牡蛎壳数量为5-10kg/m3,珊瑚骨数量10-20kg/m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野化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塘(1)的面积为16亩,水深2.7米,野化训练塘(2)面积为1.3亩并且池底和四周护坡均用水泥硬化,所述人工湿地(3)面积为5亩,水深为3.2米,所述耐盐植物的种植面积在人工湿地(3)总面积的1/2以上,所述生态塘(1)、野化训练塘(2)和人工湿地(3)的个数比例为1: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野化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包括床体(231),所述生态浮床包括床体(231),床体(231)为高分子聚乙烯,厚度6-8cm,所述种植孔(2311)每平方米分布16个,所述花盆(232)放置在种植孔(2311)内,相邻种植孔(2311)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T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野化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安装杆(233),安装杆(233)的上端设有限位块(234),所述床体(231)上端设有供限位块(234)嵌入的限位槽(2312),限位槽(2312)的底部设有供安装杆(233)穿过的安装孔(2313),安装孔(2313)的外侧设有与床体(231)螺纹连接的定位盖(237),所述安装杆(233)靠近相邻两个花盆(232)的两侧设有收纳槽(2331),收纳槽(233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收纳杆(235),收纳杆(235)上固定有支撑杆(236),支撑杆(236)上设有连接孔(2361),安装杆(233)上连接有用于控制支撑杆(236)旋转的控制组件(23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野化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33)的内侧设有安装腔(2332),限位块(234)的上端设有操控槽(2341),收纳组件包括与操控槽(2341)的底部转动连接的操控杆(2381),操控杆(2381)的下端伸入安装腔(2332)内并固定有主动锥齿轮(2382),主动锥齿轮(2382)与传动锥齿轮(2383)啮合,收纳杆(235)的一端伸入到安装腔(2332)内并固定有传动锥齿轮(2383),所述操控杆(2381)的上端固定有操控轮(2384),所述操控轮(2384)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2385),定位螺栓(2385)为蝶形螺栓,所述操控槽(2341)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槽(2342)和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与第一定位槽(2342)夹90度,当转动操控盘使得支撑杆(236)与收纳槽(2331)的下端抵接时,定位螺栓(2385)位置与第一定位槽(2342)对应,当转动操控盘使得支撑杆(236)嵌入到收纳槽(2331)与收纳槽(2331)底部抵接时,定位螺栓(2385)位置与第二定位槽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38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车库下水道节点结构
- 下一篇:周向限位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