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具及炒锅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91618.9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8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臧鹏;董海胜;罗明磊;陈朴;孙京超;徐楠;侯莉莉;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4;A47J36/00;A47J43/044;A47J43/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朱影 |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锅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具及炒锅组件。所述锅具包括:主体部,其一侧内凹形成用于食材烹制的容纳腔;石墨烯涂层,敷设在所述主体部外侧壁,作为加热结构;保温层,包覆在所述主体部外部且位于所述石墨烯涂层的外侧;保护壳,包设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以保护所述保温层和所述石墨烯涂层。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锅具的自加热,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锅具及炒锅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菜品的炒制依赖人员的操作,对火候、调料等影响口感的因素全靠操作者的经验,特别是中式菜品,一般人很难烹饪出可口的菜肴。传统菜品炒制都是利用天然气等明火进行加热,不利于菜品烹饪的自动化,并且,明火不易控制,对菜品的口感不易把控。而随着自动化烹饪技术的应运而生,针对传统的锅具而言,其加热效果等存在效率低,火候不易掌握等问题,且往往不能很好控制对热源进行精确控制,无法适用于自动化炒制食物的要求。
因此,传统炒制锅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菜品的品质以及烹饪自动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及炒锅组件,至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菜品炒制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
主体部,其一侧内凹形成用于食材烹制的容纳腔;
石墨烯涂层,敷设在所述主体部外侧壁,作为加热结构;
保温层,包覆在所述主体部外部且位于所述石墨烯涂层的外侧;
保护壳,包设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以保护所述保温层和所述石墨烯涂层。
优选地,所述锅具还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涂层与所述保温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锅底和侧壁,
所述锅底为部分球状结构;
所述侧壁为筒状结构;
其中所述筒状结构的一端口与所述部分球状结构的端口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涂层敷设在所述锅底外侧壁。
优选地,所述保护壳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链接。
优选地,所述锅具还包括: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接设或穿设在所述保护壳上,另一端用于连接支撑座。
优选地,所述锅具还包括:
滑环,所述滑环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石墨烯涂层电连接的导电部,所述滑环与所述支撑轴滑动电连接,
通过所述滑环与所述支撑轴中的导电部配合将所述石墨烯涂层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锅组件,包括支架和上述锅具,所述锅具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炒锅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包括电机及驱动轮,
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锅具绕锅具中心轴进行旋转。
优选地,所述炒锅组件还包括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沿所述主体部周向设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环形齿条外侧形成的齿牙啮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锅具进行改进,在锅具上设置了加热结构能够在通电后实现自主加热,并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并且,能与自动化炒制设备中的其他部件配合实现菜品炒制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使炒菜实现自动化,炒制效率高,减少了人的参与,还更容易保证菜品口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未经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16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平压压痕切线机的下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驱动轮组及共振破碎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