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货运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89864.0 | 申请日: | 2020-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55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物流 货运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货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1)和紧固旋钮(4),所述支架组件(1)上设有若干折叠组件(2);
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两支撑框(101)、第一连接块(110)、第一螺栓(111)和第一圆杆(114),两所述支撑框(101)一相对侧面均开设有第一让位槽(104),所述第一让位槽(104)一内壁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05),所述第一固定块(105)上开设有滑槽(106),两所述支撑框(101)同侧的两端均对称固定有第二连接块(119)且两支撑框(101)上的第二连接块(119)位置不同,一所述支撑框(101)的两第二连接块(119)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2),另一所述支撑框(101)的两第二连接块(119)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03),两支撑框(101)同侧的第一连接杆(102)和第二连接杆(103)交叉设置且第一连接杆(102)和第二连接杆(103)通过第一转轴(107)转动连接,两支撑框(101)同侧的第一连接杆(102)和第二连接杆(103)一表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杆(102)和第二连接杆(103)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第二让位槽(108),两支撑框(101)同侧的第一连接杆(102)和第二连接杆(103)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螺栓(112)与第一连接块(1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110)位于第二让位槽(108)内,所述第一连接块(110)一端固定有滑块(109),所述滑块(109)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同侧的第一固定块(105)位于第二容纳槽内且与第二容纳槽内间隙配合,两所述第一螺栓(111)贯穿滑块(109)且穿过滑槽(106);
所述折叠组件(2)包括第一承重板(201)和第二承重板(204),所述第一承重板(201)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二圆杆(202),所述第二圆杆(202)另一端贯穿支撑框(101)一表面且与支撑框(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板(201)上表面固定有两第一护栏(203),所述第二承重板(204)位于第一承重板(201)内且与第一承重板(20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重板(204)上表面固定有第二护栏(205),两所述第一承重板(201)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货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111)小端口一端与滑块(109)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111)另一端与滑块(109)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货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03)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3),所述第一圆杆(114)一端贯穿第二连接杆(103)和第一容纳槽(113),所述第一圆杆(114)另一端固定有拉块(115),所述第一圆杆(114)周侧面固定有第二固定块(116),所述第二固定块(116)位于第一容纳槽(113)内,所述第二固定块(116)和第一容纳槽(113)一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17),所述第一弹簧(117)套设在第一圆杆(114)周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货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2)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18),所述第一圆杆(114)一端位于第一定位孔(118)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货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杆(202)与支撑框(101)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3),所述第二弹簧(3)套设在第二圆杆(202)周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货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栏(203)位于第一承重板(201)上表面的两侧,所述第二承重板(204)一相对侧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207),所述紧固旋钮(4)小端口一端贯穿第一承重板(201)且与第一承重板(201)间隙配合,所述紧固旋钮(4)小端口一端位于第二定位孔(207)内且与第二定位孔(207)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898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除铁器的电缆线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网压力智能监测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