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进行翻面的茶叶发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86643.8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4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包云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地址: | 666201 云南省西双***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茶叶 发酵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进行翻面的茶叶发酵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翻转结构,所述箱体外一侧连接有排氧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发酵设备技术领域,通过翻转结构内的电机可以带动第一转杆进行转动,由于连接带、主动轮以及从动轮的作用,第一转杆会带动第二转杆以及偏心轮进行转动,由于弹簧组件以及连接座的设置,偏心轮会带动网架进行上下的震动从而对网架内的茶叶进行翻面,使其每一面都与氧气完全接触,网架组件上的网眼也增加了茶叶与氧气之间的接触,翻转结构的设置不光增加了茶叶发酵的效率并且也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茶叶发酵时的数量,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进行翻面的茶叶发酵设备。
背景技术
发酵茶是指在茶叶制作中有“发酵”这一工序的茶的统称,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此过程中需要用到发酵设备,但是现在的发酵设备存在以下的缺陷:一、目前的发酵设备不能在发酵的时候对茶叶进行翻转,减少了茶叶与氧气接触的面积,降低了茶叶发酵的效率,二、现在的发酵设备在发酵时可能会有茶叶下落,从而造成茶叶的损失,增加了茶叶发酵的成本,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翻面的茶叶发酵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进行翻面的茶叶发酵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翻转结构,所述箱体外一侧连接有排氧结构;
所述翻转结构包括弹簧组件、三对结构相同的连接座、网架组件、支撑架、支撑箱、电机、第一转杆、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转杆、主动轮、一对结构相同的从动轮、连接带以及偏心轮组件;
所述箱体内两侧开设有三对结构相同的凹槽,三对所述凹槽内一侧开设有三对结构相同的滑道,所述弹簧组件一端固定安置于三对所述凹槽内底部,且其分别位于箱体的前侧以及后侧,三对所述连接座一侧活动嵌装于三对所述滑道内,且其底部与弹簧组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网架组件固定安置于三对所述连接座之间,所述支撑架固定安置于箱体外后侧,所述支撑箱固定安置于支撑架外后侧,所述电机固定安置于支撑箱内底部,所述第一转杆活动贯穿于箱体以及支撑箱后侧,且其一端与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第二转杆活动贯穿于箱体后侧,且其一端与支撑架内后侧活动连接,并其分别位于第一转杆上下两侧,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装于第一转杆外侧,一对所述从动轮固定套装于一对所述第二转杆外侧,所述连接带活动套装于主动轮以及一对所述从动轮,所述偏心轮组件固定套装于第一转杆以及一对所述第二转杆另一端,且其位于网架组件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排氧结构包括输氧泵、吸气管、第一排气管、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排气管、出气管组件以及泄气管;
所述输氧泵位于箱体外一侧,所述吸气管一端固定嵌装于输氧泵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管一端固定嵌装于输氧泵排气口,且其另一端贯穿于箱体一侧,且其与箱体内另一侧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第二排气管一端固定嵌装于第一排气管,且其另一端贯穿于箱体一侧,并与箱体内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组件一端固定嵌装于第一排气管以及一对所述第二排气管内,且其另一端位于网架组件正上方,所述泄气管一端固定嵌装于箱体内后侧,且其位于支撑架一侧。
优选的,所述弹簧组件的数量为十二个,所述网架组件以及偏心轮组件的数量均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吸气管内固定嵌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以及一对所述第二排气管均为“L”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86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