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83250.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4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楠;黄浩;来庆磊;陈继雨;陈广东;薛敬丞;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浇带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支撑于楼板的后浇带处,楼板之下设有若干个结构梁且结构梁部分位于后浇带之下,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于结构梁上靠近后浇带两侧处的支撑柱;沿着后浇带的设置方向设置、且供承托后浇带模板的承托组件;以及一端斜向固设于支撑柱的侧部、另一端抵顶于承托组件的斜杆,通过斜杆将承托组件支撑固定于楼板。由于本申请的支撑柱仅设置于结构梁处,大大减小了支撑结构的占用空间,对支撑结构处的楼层施工影响较小,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支撑结构的结构简单,施工更为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在施工后浇带时,需要对后浇带进行支撑,现有的支撑方法通常是沿着后浇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架,支撑架包括若干个立设于地面的竖杆和绑扎固定于相邻的立杆之间的横杆,为了保证对后浇带的支撑效果,立杆和横杆的设置较为密集,使得支撑架的结构复杂,支撑架的搭建施工也较为复杂,支撑架占用空间也较大,无法对支撑架占用的区域进行施工,影响了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支撑架结构施工较为复杂,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支撑于楼板的后浇带处,所述楼板之下设有若干个结构梁且所述结构梁部分位于所述后浇带之下,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于所述结构梁上靠近所述后浇带两侧处的支撑柱;
沿着后浇带的设置方向设置、且供承托后浇带模板的承托组件;以及
一端斜向固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侧部、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承托组件的斜杆,通过所述斜杆将所述承托组件支撑固定于所述楼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杆将承托组件支撑固定于后浇带的下表面处进而能够承托后浇带模板,在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承托组件承受的荷载将通过斜杆和支撑柱传递至下层楼板,保障了支撑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由于本申请的支撑柱仅设置于结构梁处,大大减小了支撑结构的占用空间,对支撑结构处的楼层施工影响较小,而且支撑结构的结构简单,施工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托组件包括若干对支撑梁和若干个托杆;
所述支撑梁沿着所述后浇带的设置方向贴设于所述楼板之下,且靠近所述后浇带的两侧,所述支撑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结构梁之间;
若干个所述托杆间隔地设于每对所述支撑梁之间、且供承托所述后浇带模板,所述托杆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梁顶面的高度,使得放置于所述托杆上的所述后浇带模板后能够紧贴于所述楼板底面。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杆对称地设于所述支撑柱沿所述支撑梁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斜杆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支撑梁。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为槽钢。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第一垫板。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有第二垫板。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杆的另一端固设有端板。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柱为工字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支撑结构支撑后浇带底部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83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粳稻栽培用施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