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充气装置及汽车坠水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79566.3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29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卫华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F17C13/06;F17C13/00;B60R21/00;B63C9/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殷增浩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充气 装置 汽车 救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充气装置及汽车坠水救生装置,便携式充气装置包括筒体、能够盖合在筒体上的筒盖、能够放置于筒体内部的高压气瓶、连接在筒体或筒盖上的气嘴、用于将筒体内部的高压气瓶打开以使其内气体能够从气嘴排出的打开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充气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小巧,通过内置高压气瓶,只需将气瓶打开,气体则可以自动从气嘴排出,进行充气;相对于打气筒类充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充气装置充气时非常便捷快速,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充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充气装置及汽车坠水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多,尤其是汽车坠入水中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汽车坠入水中后,驾乘人员是否能够自救,关系着其生命健康;现有技术中,一般汽车内很少配有在汽车坠水后用于乘坐者自救的装置,如果只是在车内放置一些救生装置,会占用车内空间,使得本就狭小的车厢空间更加局促;而且真正坠水时,能否快速便捷的使用这些救生装置,也极大的影响到乘坐者是否能够有效自救。
现有技术中汽车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在车辆发生追尾时,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都集中在人体脆弱的颈部和头部,而头枕则对此起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头枕内芯多为具有弹性的填充棉,这样的头枕仅能起到舒适和防止头部受损的两种作用,功能较为单一。
现有技术中的充气装置,例如打气筒,充气时需要人工反复操作,对于紧急情况下的充气,这种方式则显得很慢,也不方便,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充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充气装置,便携式充气装置包括筒体、能够盖合在筒体上的筒盖、能够放置于筒体内部的高压气瓶、连接在筒体或筒盖上的第一气嘴、用于将筒体内部的高压气瓶打开以使其内气体能够从第一气嘴排出的打开机构。
优选地,充气装置还包括有锤钉、警示灯、割刀、口哨中的一种或多种部件。
优选地,打开机构包括旋钮、固定在旋钮上的螺柱、固定在螺柱上的钻头,当转动旋钮,螺柱带动钻头转动,且螺柱带动钻头沿其轴向直线运动。
优选地,螺柱与筒盖螺纹连接,钻头的头尖部与高压气瓶的一端部相对应。
优选地,筒体包括空心柱状的本体、盖合在本体一端部的端头,筒盖盖合在本体的另一端上。
优选地,端头的周向一侧设置有锤钉。
优选地,端头的远离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警示灯。
优选地,割刀能够吸附连接在筒盖的远离筒体的一端面上。割刀通过连接绳与旋钮连接,
优选地,高压气瓶、筒体、筒盖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坠水救生装置,救生装置包括充气式汽车头枕、本实用新型所叙述的充气装置;或者,救生装置包括汽车头枕、充气式漂浮体、本实用新型所叙述的充气装置,充气式漂浮体的两端部分别与汽车头枕的左右两侧部连接形成适于套设在人体上的闭环结构,充气装置用于向充气式漂浮体充气。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充气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小巧,通过内置高压气瓶,只需将气瓶打开,气体则可以自动从第一气嘴排出,进行充气;相对于打气筒类充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充气装置,充气时使用非常便捷快速,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充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卫华,未经张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79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润滑结构的避震器
- 下一篇:一种循环立体茶叶萎凋摊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