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出水堰自动清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9411.1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5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博;孟庆礼;张家健;安亚辉;荣维岭;赵艳;朱佳庆;陈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B08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1026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堰 自动 清理 | ||
一种出水堰自动清理机,包括堰体、长框板、滚筒刷和盘型毛刷,所述堰体的上表面右侧放置有所述长框板,所述长框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轮,所述长框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外侧壁贯穿有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长框板的内侧壁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一个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定时定区的人工清理出水堰方式,运行效率低、污水处理厂运营的人工成本高以及出水水质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出水堰自动清理机。
背景技术
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中,由于市政污水中具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存在,在通过阳光的照射后,出水堰侧壁上会非常容易滋生出较多的青苔及其他附着物,但现有的清理办法都是采用人工手动清理,清理过程非常的麻烦,而且青苔都是容易反复滋生的,无法一次完全清理干净,需要经常性的定时进行人工手动清理洗刷出水堰,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对出水水质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水堰自动清理机,要解决传统的定时定区的人工清理出水堰方式,运行效率低、污水处理厂运营的人工成本高以及出水水质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水堰自动清理机,包括堰体、长框板、滚筒刷和盘型毛刷,所述堰体的上表面右侧放置有所述长框板,所述长框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轮,所述长框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外侧壁贯穿有两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长框板的内侧壁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一个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一个所述转轴,另一个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池,所述电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线管,所述长框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旋转电机,每个所述旋转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长度调节杆,且所述长度调节杆贯穿于所述长杆的内部,所述长度调节杆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长度调节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滚筒刷,另一个所述长度调节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盘型毛刷,所述长框板的左侧靠近所述长杆的后方转动连接有角度调节杆,且所述角度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长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轮的数量共四个,四个所述导向轮均贴合在所述堰体的外侧壁,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堰体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线管与所述旋转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盘型毛刷的底部与所述堰体的内部下表面接触,两个所述滚筒刷分别与所述堰体的内侧壁左右两侧贴合。
优选的,所述长杆、所述角度调节杆以及所述长框板的左侧共同构成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的底部与所述堰体的上表面贴合,且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堰体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定时定区的人工清理出水堰,该自动清理机可长时间不间断的清理出水堰的青苔及其它附着物,提高了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厂运营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出水水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9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方便组装携带的野外生存房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