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纤维复合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4221.0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2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陆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晨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17/02;B32B17/12;B32B27/02;B32B27/12;B32B27/34;B32B3/08;B32B9/0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0 | 代理人: | 焦丽雅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纤维 复合布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纤维复合布结构,包括下复合布体和上复合布体,所述下复合布体的顶部针织连接有黄纤维布体,所述黄纤维布体的顶部与上复合布体的底部针织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黄纤维布体、棉纤维布层、杀菌纤维布层、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加强杆、抗静电纤维针织布层、聚酰胺纤维针织布层、碳纤维针织布层、金属杆体、绝缘漆层和竹纤维针织布层的配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复合布的弹性、抗菌性、防火性和强度,这样复合布的使用寿命更长,解决了复合布在使用过程中,因弹性、抗菌性、防火性和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极易损坏,从而导致复合布出现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复合布结构。
背景技术
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有化纤地毯、无纺壁布、亚麻布、尼龙布、彩色胶布、法兰绒等各式布料,布料在装饰陈列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常常是整个销售空间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大量运用布料进行墙面面饰、隔断、以及背景处理,同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空间展示风格,布料的种类较多复合布就是其中之一,现有的复合布弹性、抗菌性、防火性和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极易损坏,从而导致复合布出现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纤维复合布结构,具备弹性、抗菌性、防火性和强度高的优点,解决了复合布在使用过程中,因弹性、抗菌性、防火性和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极易损坏,从而导致复合布出现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纤维复合布结构,包括下复合布体和上复合布体,所述下复合布体的顶部针织连接有黄纤维布体,所述黄纤维布体的顶部与上复合布体的底部针织连接,所述下复合布体和上复合布体均包括棉纤维布层,所述棉纤维布层远离黄纤维布体的一侧针织连接有杀菌纤维布层,所述杀菌纤维布层远离棉纤维布层的一侧针织连接有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所述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远离杀菌纤维布层的一侧针织连接有抗静电纤维针织布层,所述抗静电纤维针织布层远离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的一侧针织连接有聚酰胺纤维针织布层,所述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和抗静电纤维针织布层之间镶嵌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包括金属杆体,所述金属杆体的表面涂有绝缘漆层,所述杀菌纤维布层包括竹纤维针织布层和碳纤维针织布层。
优选的,所述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远离杀菌纤维布层一侧的表面和抗静电纤维针织布层远离聚酰胺纤维针织布层一侧的表面均开设有与加强杆配合使用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竹纤维针织布层远离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的一侧与棉纤维布层针织连接。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针织布层远离棉纤维布层的一侧与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针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黄纤维布体、棉纤维布层、杀菌纤维布层、高强度玻璃纤维针织布层、加强杆、抗静电纤维针织布层、聚酰胺纤维针织布层、碳纤维针织布层、金属杆体、绝缘漆层和竹纤维针织布层的配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复合布的弹性、抗菌性、防火性和强度,这样复合布的使用寿命更长,解决了复合布在使用过程中,因弹性、抗菌性、防火性和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极易损坏,从而导致复合布出现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凹槽,可对加强杆进行收纳,通过碳纤维针织布层和竹纤维针织布层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复合布的抗菌性,通过黄纤维布体,提高了复合布的弹性,通过加强杆,提高了复合布的强度,通过抗静电纤维针织布层,提高了复合布的抗静电性,通过聚酰胺纤维针织布层,提高了复合布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复合布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晨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晨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4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底板本体的模具结构
- 下一篇:集成控制器及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