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2092.1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3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朱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千麦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金方玮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风险 基因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属于基因采集技术领域,所述棒体和采集头通过易折部连接,所述易折部外环绕设置有防折部,所述防折部分别与棒体和采集头通过易撕结构连接。针对现有基因采集棒的采集部与棒体难以分离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它可以轻松的分离棒体和采集头,同时在采集时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因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因采集棒,包括有一棒体及一采集部,该棒体通常是以竹片或木片制成的一体式棒体,该采集部是设于该棒体的一端,该采集部通常是以布料、棉质卷绕的圆柱体或尼龙刷,通常是以该基因采集棒伸入欲采集者的口腔,利用该采集部刮取口腔内部的粘膜组织后,再以剪刀或强行折断的方式将该采集部与该棒体分离,并以纸套或塑胶套封装该基因采集棒的采集部。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基因采集棒的采集部与棒体难以分离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它可以轻松的分离棒体和采集头,同时在采集时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包括棒体和采集头,所述棒体和采集头通过易折部连接,所述易折部外环绕设置有防折部,所述防折部分别与棒体和采集头通过易撕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折部的端部设有拉扯部。
可选地,所述易撕结构为设于防折部和棒体以及防折部和采集头之间的易撕槽。
可选地,所述采集头包括内芯和采集部,所述采集部由尼龙、棉或布料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棒体上还设有照明结构。
可选地,所述照明结构包括光源头、照明通道和照明窗,所述照明通道设于棒体内部且沿棒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棒体尾端设有与照明通道相通的照明口,所述照明窗设于棒体靠近采集头端且与照明通道相通。
可选地,所述照明窗沿棒体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
可选地,所述照明窗上设有透光罩。
可选地,所述光源头包括光源底座和光源,所述光源底座可拆卸的固定于照明口处。
可选地,所述光源底座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照明通道插拔配合,所述光源设于连接部端部。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易折部使得医护人员可轻松施力折断并分离该采集头,不需特别施力或使用剪刀。
(2)通过防折部的设置,使得本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在采集基因时,防折部对易折部起到一定的防护支撑作用,易折部不易受到外力而发生断裂或形变,使更多粘膜容易附着于采集部,以获得更高浓度的DNA。
(3)在采集结束后,可通过易撕结构将防折部从棒体和采集头上撕下,此时易折部失去防折部的防护作用直接暴露在外,医护人员可轻松的将易折部折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低污染风险的基因采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千麦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千麦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2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