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蓝宝石晶体吊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1258.8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0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郝贵荣;杨东海;李庆;杜晶;张国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中聚晶科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35/00 | 分类号: | C30B35/00;C30B2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6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宝石 晶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蓝宝石晶体吊抓装置,属于蓝宝石单晶长晶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两个夹臂,每个夹臂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相连形成第一夹角,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相连形成第二夹角,第三支臂的下端设有凹夹,两个夹臂叠合铰接,铰接点在第二支臂的中间。本实用新型加工容易,紧固效果好,便于蓝宝石晶锭从坩埚中吊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蓝宝石晶体吊抓装置,属于蓝宝石单晶长晶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蓝宝石俗称刚玉,它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强度高、硬度大,可在接近2000℃高温的恶劣条件下工作,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红外军事装置、卫星空间技术、高强度激光的窗口材料。
而蓝宝石在高温炉内结晶后,因为温度高,重量大,操作人员不能直接用手接触,需要将晶体从坩埚内抓出晶体。现有公布号为CN 108411373A的发明申请,公开一种大尺寸蓝宝石单晶用工装夹具,然而由于其技术方案中,夹臂长度较长,夹臂的铰接连接处位置比较靠上,吊装蓝宝石时,夹臂承重后容易发生形变,产生晃动,不利于吊装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宝石出炉抓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蓝宝石晶体吊抓装置,包括两个夹臂,每个夹臂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相连形成第一夹角,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相连形成第二夹角,第三支臂的下端设有凹夹,两个夹臂叠合铰接,铰接点在第二支臂的中间。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杆和吊环,吊环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支臂的上方与连接杆的下端铰接,连接杆的上端与连接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臂的内侧设有圆环,两个所述第一支臂上的圆环之间连接有花篮螺丝。
优选的,所述凹夹的内侧表面固定有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设置有加强支臂。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角为90-135度,所述第二夹角为90-135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花篮螺丝将两个支臂连接起来,两个支臂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花篮螺丝进行调节,通过凹夹对蓝宝石晶锭柱面的压力进行调节,能够牢固固定蓝宝石晶锭,同时也能避免凹夹在夹取过程中的脱落。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支臂的长度较短,夹臂的铰接连接处位置比较靠下,吊装时夹臂不易产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抓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臂,2-连接杆,3-吊环,4-花篮螺丝,5-第一铰接轴,6-第二铰接轴,7-调节螺杆,8-连接板,11-圆环,12-第一支臂,13-第二支臂,14-第三支臂,15-加强支臂,16-凹夹,17-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蓝宝石晶体吊抓装置,包括连接杆2和吊环3,两个夹臂1,每个夹臂1包括第一支臂12、第二支臂13和第三支臂14,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相连形成第一夹角,第二支臂13和第三支臂14相连形成第二夹角,其中,第一夹角为90-135度,第二夹角为90-135度。第三支臂14的下端设有凹夹16,两个夹臂1叠合铰接,铰接点在第二支臂13的中间。铰接点内穿有第一铰接轴5,第二支臂13在第一铰接轴5的上下两侧延长形成延伸部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中聚晶科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中聚晶科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12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虫情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