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件式电线套管的活动接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55015.3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7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举光;吴艳阳;赵士勇;张学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6 | 分类号: | H02G3/06;H02G3/38;H02G1/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罗磊 |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电线 套管 活动 接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铺设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组件式电线套管的活动接头结构,包括两个套管和连接圆筒,所述连接圆筒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连接圆筒内部固定设有对齐机构;所述对齐机构包括多个梯形块体,所述转轴内部开设有第二开口。该组件式电线套管的活动接头结构,通过设置对其机构,可以使两个套管连接处对齐且工整,避免出现电线活动端抵到套管的壁厚的情况,电线得以正常安装,并且套管的连接不会出现形变的情况,然后设置限位机构,确保管身和管端位于同轴,另一端不会出现倾倒情况,杜绝了两个套管连接处出现断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进程,确保了修建公司的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件式电线套管的活动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电线套管是指在房屋建筑时,预埋在建筑物里面,便于电线穿出的管子,此类管子有塑料和金属种类,但是考虑到成本问题,常见的也就是塑料管,此类套管均是被预埋设在墙壁内或水泥渣中的,考虑到电线长度以及电线易安装的原因,对其保护的套管都是以多个形成一组,以此来完成电线的安装。
目前使用的组件式电线套管的活动接头结构,其安装过程中,首先要在地面开设安装槽,接着将套管一一镶嵌在安装槽内,最后将电线一一穿过套管,然而现在的活动接头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①由于套管具有一定的壁厚,并且工人在地面开设的安装槽,槽内平面坑坑洼洼,导致在将套管平铺连接时,经常会出现两个套管的对接处无法对齐的问题,由此导致电线在伸入套管内时,电线活动端容易顶到套管的壁厚,电线在套管内缠绕,电线无法在照常穿插套管,影响了安装效率,与此同时,工人无法精准的掌握连接套管时的力度,导致套管连接处常发生形变,②两个套管在被连接后,现有的安装技术未对管身进行限位,导致套管的另一端受重力影响自动下垂,由此便发生刚连接好的两个套管出现崩裂,使得工人需要返工,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延长了工程时间,给修建公司带来名誉以及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件式电线套管的活动接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件式电线套管的活动接头结构,包括两个套管和连接圆筒,所述连接圆筒套设在两个套管外侧,所述连接圆筒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连接圆筒内部固定设有对齐机构,所述对齐机构穿过连接圆筒并延伸至连接圆筒外侧,所述连接圆筒内部固定设有限位机构;
所述对齐机构包括多个梯形块体,多个所述梯形块体均设在第一开口内部,所述梯形块体内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开口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转轴内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部一侧壁开设有第一T形滑槽,所述第一T形滑槽内部设有第一T形滑块,所述第一T形滑块外壁与第一T形滑槽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T形滑块与第一T形滑槽构成滑动结构,所述第一T形滑块一端与第一T形滑槽内部一侧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T形滑块一侧壁固定设有顶杆,所述顶杆设在第二开口内部,所述顶杆外壁与第二开口内壁相接触,所述梯形块体一侧壁与第一开口内部一侧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底部固定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设在梯形块体一侧并且与第一开口内部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圆筒外侧套设有两个环体,两个所述环体分别设在第一开口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开口均与连接圆筒螺纹连接且旋向相反,所述连接圆筒顶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设在两个梯形块体顶部,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所述第二T形滑槽内部设有两个第二T形滑块,两个所述第二T形滑块底部均穿过第二T形滑槽并且延伸至壳体底部,所述第二T形滑块外壁与第二T形滑槽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T形滑块底部通过定位销与梯形块体顶部插接连接,所述壳体顶部固定镶嵌有水泡水平仪,所述连接圆筒顶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设在壳体后侧并且与连接圆筒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顶部固定设有两个镜子,两个所述镜子关于螺纹杆垂直中心线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55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喂罗拉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件式电线管铺设固定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