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校园管理用大数据机箱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50310.X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5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谢恩;孙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16M11/42 | 分类号: | F16M11/42;F16M1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云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4 | 代理人: | 杨淑芳 |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校园 管理 数据 机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校园管理用大数据机箱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底部和底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矩形限位环,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滚轮,所述按压板的上方设有载物板,所述底座和按压板之间设有两个丝杠,所述丝杠贯穿按压板,所述丝杠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部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按压板和载物板之间设有两个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慧校园管理用大数据机箱架,属于智慧校园管理技术领域,便于对机箱进行固定,减少机箱从机箱架上滑落的可能,同时可以通过载物板放置物品,以及便于调节载物板的高度,进一步的方便实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校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慧校园管理用大数据机箱架。
背景技术
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整合信息化原有硬件设备资源,建设先进、全面、深入、稳定、安全的数字校园移动平台,加强无线终端的实际应用,在日常教学、办公管理、交流互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移动应用整合与完善,满足学校管理应用的持续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是结合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其为学校打造的高效、实时的管理系统。在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中大数据机箱一般放置在机箱架上,机箱架上没有相应的固定装置,外力作用在机箱上时,容易使得机箱从机箱架上滑落下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校园管理用大数据机箱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慧校园管理用大数据机箱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底部和底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矩形限位环,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滚轮,所述按压板的上方设有载物板,所述底座和按压板之间设有两个丝杠,所述丝杠贯穿按压板,所述丝杠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部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按压板和载物板之间设有两个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旋转柱的顶端与载物板的底部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所述丝杠与按压板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丝杠的顶端延伸至螺纹槽内,所述丝杠的外部套设有位于旋转柱和按压板之间的第一螺母,所述丝杠的外部套设有位于按压板和第一轴承之间的第二螺母。
优选的,所述丝杠的一侧设有第一握把,所述第一握把位于第二螺母和第一轴承之间,所述第一握把与丝杠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握把。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按压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矩形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和按压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圈,且所述弹性圈位于矩形限位环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母的底部与按压板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母的顶部与按压板的底部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底座、按压板、矩形限位环、滚轮、载物板、丝杠、第一轴承、旋转柱、螺纹槽、第二轴承、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配合作用,便于对机箱进行固定,减少机箱从机箱架上滑落的可能,同时可以通过载物板放置物品,以及便于调节载物板的高度,进一步的方便实际使用,通过设置的第一握把,便于驱动丝杠转动,通过设置的第二握把,便于驱动旋转柱转动,通过设置的矩形散热孔,便于对机箱的顶部和底部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慧校园管理用大数据机箱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慧校园管理用大数据机箱架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50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