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EFTR手术的腹腔减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49926.5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9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冯振;赵晓艳;汪嵘;侯波;刘丽萍;张晶;赵丹瑜;彭鹏;孙小雅;杨少波;刘明星;张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振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17/02;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武建云 |
| 地址: | 03001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eftr 手术 腹腔 减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EFTR手术的腹腔减压器,包括针筒(1),所述针筒(1)内设有活塞(2),所述活塞(2)位于活塞杆(3)底端,所述针筒(1)的接头部安装针栓(7),所述针栓(7)上固定有导管钢针(9),所述针栓(7)侧面设有持针柄(8),所述导管钢针(9)穿过针腔体(10)内的橡胶隔离塞(12)后插入针腔体(10)前端的钢针套管(11)并露出针尖,所述钢针套管(11)前端具有多个侧孔(14)。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用于内镜EFTR手术中发生了主动性胃壁穿孔或胃壁缺损后对腹腔进行排气,保持胃壁的充盈展开,提供理想的手术环境,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内镜EFTR手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EFTR手术的腹腔减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已经突破了粘膜层,内镜治疗疾病谱已经“由内而外”地经历了粘膜层病变、粘膜下层病变、肌层病变、浆膜层病变的跨越,为了完整切除消化道管壁来源的,特别是固有肌层深层的病变,须将粘膜下肿瘤(SMT)连同消化道管壁全层一并切除,将此种内镜切除的方法命名为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
EFTR技术发展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的治疗,内镜治疗的优势是,安全、微创、美观,相对于外科不许进行消化道的切除与重建,没有改变消化道的结构,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既能明确病变类型和性质,又能达到彻底切除治疗的效果。
具体手术方式是内镜医师操作消化内镜依次通过口腔、咽部、食管,进入到胃内,然后诊疗的过程中内镜通过二氧化碳气泵送气,使胃内压力大于腹腔内压力(正常成人腹腔内压力:0~5mmHg),将胃壁结构撑展,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发现胃黏膜下肿瘤(SMT),通过内镜及手术器械进行切除;内镜切除过程中为了完整的切除病变会伴有主动性胃壁穿孔或胃壁缺损,当胃壁穿孔或胃壁缺损时,胃内的气体通过胃壁穿孔或胃壁缺损部位进入腹腔,腹腔压力增高会压迫膈肌限制病人的自主呼吸和心脏的泵血功能,同时如果不能及时把气体排出降低腹腔压力,患者在术后会形成气腹,对后期的手术恢复造成影响。在目前手术过程中如果发现胃壁穿孔,一般没有专业实用的穿刺排气装置,手术医生通常会利用20mL注射器进行穿刺排气,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第一是穿刺后没有固定支架,手术过程中会经常移位,必要时必须进行二次穿刺,会给病人带来二伤害;第二是达到排气功能后由于正常的呼吸和内脏的蠕动,针头会损伤正常器官;第三是由于单一排气孔道造成的排气不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专业并且实用的应用于EFTR手术中的腹腔减压器,该腹腔减压器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固,而且穿刺后留在腹腔的柔软钢针套管不会因患者呼吸和内脏蠕动而造成任何的二次伤害,同时改善了排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EFTR手术的腹腔减压器,包括针筒,所述针筒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活塞杆底端;所述针筒的接头部安装针栓,所述针栓上固定有导管钢针,所述针栓侧面设有持针柄,所述导管钢针穿过针腔体内的橡胶隔离塞后插入针腔体前端的钢针套管并露出针尖,所述钢针套管前端具有多个侧孔;所述针筒上部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端部旋拧有孔帽,所述针筒内通过拉动活塞预抽入生理盐水,所述生理盐水水位位于排气孔下方;所述针筒中部一体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边缘通过铰链连接有多个伸缩支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针腔体内中部设有金属导向锥塞,引导导管钢针准确进入钢针套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针套管为记忆螺旋套管。
应用时,在内镜EFTR手术中,首先拉动活塞抽取生理盐水至针筒内,继续拉动活塞在空气中抽取空气至排气孔上方,处于备用状态。如果在内镜EFTR切除的过程中发生了主动性胃壁穿孔或胃壁缺损,则需要应用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振,未经冯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9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清洗水沉淀池
- 下一篇:一种耳带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