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评价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对植物毒性效应的盆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8757.3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0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杰;陈雅丽;翁莉萍;李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3/24;A01G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丹舟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评价 纳米 污染物 颗粒 协同 植物 毒性 效应 盆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评价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对植物毒性效应的盆栽装置,包括外层盆体,在外层盆体内部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内层盆体,外层盆体与内层盆体之间形成外层腔体,所述内层盆体为夹层结构,在该夹层内可拆卸插装有半透膜,在内层盆体的夹层结构内侧设置有若干条单元纵向滑道,在每个单元纵向滑道内滑动插装有采样器。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使用方便,通过夹层结构、滑道结构实现分层位取样功能,适用于水培实验和土培实验,精准评价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和因纳米污染物和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浓度分异所造成的植物毒性效应,使用效果好,适用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涉及土壤污染物监测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评价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对植物毒性效应的盆栽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一些纳米污染物,例如,纳米塑料、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等和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例如土壤铁矿物胶体吸附的重金属或纳米塑料吸附的有机污染物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这些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毒性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盆栽实验完成。但现阶段盆栽装置相对传统、简单,无法针对纳米污染物在水中凝聚和在土壤中释放/沉积产生的不同层位浓度差异精准评价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由此产生的差异性毒性效应。另外,由于纳米污染物难以制取或成本较高,传统的盆栽装置需要的纳米污染物量大,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解决技术问题如下:
(1)针对纳米污染物在水中凝聚和在土壤中释放/沉积产生的不同层位浓度差异,设置分层位取样装置(水培实验:不同层位的溶液,土培实验:不同层位的土壤孔隙水)精准评价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由此产生的差异性毒性效应;
(2)通过设置一定孔隙的半透膜,允许水分和一些水溶性离子和养分离子通过,而将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阻隔在植物根系周围,节省纳米污染物用量,降低实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评价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对植物毒性效应的盆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纳米污染物在水中凝聚和在土壤中释放/沉积产生的不同层位浓度差异导致的无法精确评价浓度差异对作物毒性的问题,并且针对不同实验改变分层取样器布设数量和位置,同时将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阻隔在植物根系周围,节省纳米污染物用量,降低实验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评价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协同污染物对植物毒性效应的盆栽装置,包括外层盆体,在外层盆体内部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内层盆体,外层盆体与内层盆体之间形成外层腔体,所述内层盆体为夹层结构,在该夹层内可拆卸插装有半透膜,在内层盆体的夹层结构内侧设置有若干条单元纵向滑道,在每个单元纵向滑道内滑动插装有采样器。
而且,所述的内层盆体夹层结构为骨架结构,所述的半透膜呈圆筒状插装在内层盆体的夹层中,两侧通过固定条固定,上部通过若干固定夹固定,包裹在单元纵向滑道外,使得内层盆体内形成内层腔体。
而且,所述的采样器包括采样管和采样头,采样头固定在滑动安装块上,该滑动安装块滑动安装在纵向滑道中,采样管连接采样头,采样管的活动端从纵向滑道中引出。
而且,内层盆体通过固定卡台设置在外层盆体底部,在固定卡台和内层盆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而且,所述的采样头为陶瓷多孔采样头,为5-20ml不带针头的医用针筒,孔径允许纳米污染物或纳米颗粒顺畅通过,采样头上端与采样管相连,采样管为橡胶细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未经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8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