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垂直型配线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47140.X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4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蒋秋亮;谭邦浩;蒋浩航;蒋骑豪;屠达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8 | 分类号: | H01R4/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型配线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型配线组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中部开设有截面为U字形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开设有两条卡接槽,两个所述卡接槽中可分离设置有一个定位板,穿过所述定位板并与所述定位板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连接体上开设有连接孔,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孔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垂直型配线组件能够使得连接稳定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垂直型配线组件。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电力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需要在原来的导线上连接新的电线,从而实现短暂的通电或长期的通电,由于可以在原来导线的中间位置进行连接,因此不仅减小了连接的成本,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连接的便捷性。
目前,有一些连接方式是将两根线的保护外层去掉之后,通过夹板将两根裸露的电线夹在一起,之后通过螺栓将夹板固定住,甚至是通过铁丝等将两根电线缠绕在一起,但是无论哪种方式,当两根电线时垂直的方位时,都还是容易发生松动,连接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型配线组件,旨在解决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型配线组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中部开设有截面为U字形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开设有两条卡接槽,两个所述卡接槽中可分离设置有一个定位板,穿过所述定位板并与所述定位板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连接体上开设有连接孔,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孔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体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连接槽中的端部设置有压紧部,所述第一定位杆的端部正对于所述压紧部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部的截面呈圆弧形,且所述压紧部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定位杆的方向,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杆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正对于所述压紧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防滑部,所述压紧部正对于两个所述防滑部之间的所述连接槽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的中部设置有稳定部,所述稳定部的两侧分别贴合于所述连接槽的两侧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圆形的防滑槽,所述防滑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体之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体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三定位杆正对于所述防滑槽,且所述第三定位杆的直径小于所述防滑槽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型配线组件,在将新增的电线与原来的电线连通的之前,首先需要将新增电线的端部的绝缘外层去掉,然后将原有电线的被连接处的外层也去掉,之后将第一连接体与原来电线连接,第二连接体与新增电线连接(顺序部分现有,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选用)。
其中,第一连接体在与原来电线连接的时候,首先定位板是不位于卡接槽中的,这样连接槽就是一个具有开口的结构,所以可以直接将电线卡住;之后将定位板插入到两个卡接槽中,再转动第一定位杆,使得第一定位杆的端部将该电线压紧在连接槽中,实现了对原来电线的连接。第二连接体在与新增电线连接的时候,首先将新增电线的端部插入到连接孔中,在转动第二定位杆,使得第二定位杆将电线压紧在连接孔的内壁上。其中整个配线组件都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因此以上连接完成后即可实现对两根电线的通电。不仅如此,还能够根据该配线组件的结构设置相应形状的绝缘保护套,将该保护套套接到配线组件的外侧,实现绝缘保护的效果,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网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7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