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通过防火门的轨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46234.5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1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韩丹;湛金龙;焉永强;贾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B25J9/16;B25J19/00;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 地址: | 116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综合 巡检 机器人 通过 防火门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通过防火门的轨道。本实用新型包括管廊导轨和防火门导轨,所述管廊导轨贯通整个管廊,所述管廊的预设位置设置防火门,防火门前后两侧的管廊导轨均与防火门上设置的防火门导轨相连,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的顶端能够吊在所述管廊导轨上进行巡检,所述防火门导轨的主体部规格与管廊导轨相同,所述防火门导轨还包括导轨框架,所述导轨框架的底端设有开口,所述导轨框架内部设有可位移的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能够完全覆盖或是脱离于所述开口,使得巡检机器人能够经过防火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顶棚安装方式或者顶板暗装方式穿越防火门可有效的解决轨道无法通过防火门的问题,此种方式保证了防火门的整体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通过防火门的轨道。
背景技术
近几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有力保障,综合管廊将市政、电力、通讯、热力、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有效的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拉链式建设的弊病。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综合管廊投入运行,如何安全、高效、科学的管理及运维综合管廊是摆在管廊管理者面前的课题,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是现在国内城市管廊建设过程中一个大的趋势。目前,城市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多采用轨道式吊挂运行方式,但同时此种运行方式也急需解决穿越防火门、防火门的问题。
地下综合管廊一般每隔200米设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之间用防火门和防火门分隔开,当前管廊中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通常采用轨道式,在正常状态下防火门是处于常闭的,轨道需要穿过防火门或者防火门,从防火门穿越面临着如下问题:防火门上方因为集成了防火门关闭后的锁死装置,所以很难为轨道的穿行提供必要的空间;防火门锁死后一般均需人为手动操作后才能打开;防火门一般高度不超过2.3米,门下通过压缩空间有安全隐患。因此现阶段基本上很少采用机器人从防火门直接穿过的形式。采用在防火门上设置巡检机器人防火门的形式在自动化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但是运行过程中面临巡检机器人轨道破坏巡检机器人防火门整体性以及由于机器人轨道造成的防火、防烟安全隐患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研发的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通过防火门的轨道。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通过防火门的轨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通过防火门的轨道,包括管廊导轨和防火门导轨,所述管廊导轨贯通整个管廊,所述管廊的预设位置设置防火门,防火门前后两侧的管廊导轨均与防火门上设置的防火门导轨相连,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的顶端能够吊在所述管廊导轨上进行巡检,所述防火门导轨的主体部规格与管廊导轨相同,所述防火门导轨还包括导轨框架,所述导轨框架的底端设有开口,所述导轨框架内部设有可位移的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能够完全覆盖或是脱离于所述开口,使得巡检机器人能够经过防火门。
进一步地,所述管廊导轨为工字钢,所述导轨框架主体部同工字钢相同,延伸部与工字钢的下横梁之间存在两个对称设置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钢柱、步进电机和连接二者的连接件,所述钢柱的数量与设置的开口匹配,所述导轨框架内部设有两根滑动杆,所述步进电机的左、右侧通过所述滑动杆进行滑动,中部通过设置在导轨框架内部的丝杠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的表面涂塞有防火胶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此种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通过防火门的轨道,能够提高综合管廊整体的美观性、空间性、安全性。相对于综合管廊设置巡检机器人通过防火门的轨道方式,文中采用的顶棚安装方式或者顶板暗装方式穿越防火门可有效的解决轨道无法通过防火门的问题,此种方式保证了防火门的整体性,同时有效解决了相邻防火分区产生的烟尘通过巡检机器人轨道缝隙传播的问题,避免了巡检机器人轨道侵占防火门空间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6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小型锂电池
- 下一篇:一种精度高的数控金属线切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