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5067.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8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凯;何贞艳;晋鹏;李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67 | 分类号: | F24F1/0067;F24F13/30;F24F13/22;F24F13/2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谢永康;林永协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领域,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空调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架和散热翅片,散热架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具有安装面,第二主体焊接于第一主体的背向安装面的一侧,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冷却入口和冷却出口,散热翅片固定在第二主体的背向第一主体的一侧;冷却流道由第一冷却槽道和/或第二冷却槽道形成,第一冷却槽道设于第一主体的背向安装面的一侧表面上,第二主体覆盖第一冷却槽道,第二冷却槽道开设于第二主体的背向散热翅片的一侧表面上,第一主体覆盖第二冷却槽道。冷却流道的加工难度较低,并且能够以冷凝水快速均匀地辅助散热架散热为目标来设计加工冷却槽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变频空调在电控装置处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板(散热架)和多个散热肋片(散热翅片),散热肋片从安装板的一侧主面伸出,安装板的另一侧主面用于与电控装置接触,以实现对电控装置散热。
然而在室外环境温度过高或者变频空调运行频率过高时,散热装置可能不能满足对电控装置的散热要求,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一些现有技术将冷凝水引至散热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2051055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方案在各散热翅片之间缠绕散热管,通过为散热管接通冷凝水来辅助散热装置散热,然而由于电控装置-散热架-散热翅片-散热管-冷凝水的散热链路较长,多级传热导致传热效率较低,因而冷凝水对电控装置的散热效果并不明显。
再例如公开号为CN204254774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的方案直接在散热器(散热装置)的安装板上开设通水孔,这种方式使得冷凝水直接与安装板接触,有利于提升传热效率,然而该方案通水孔的结构样式具有较大局限性,单一通水孔不能对散热装置各处进行均匀良好散热,设置多个通水孔又必须增加相应数量的管接头以及需要增加分流管,导致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有利于快速均匀散热且结构简单的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架和散热翅片,散热架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具有安装面,第二主体焊接于第一主体的背向安装面的一侧,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冷却入口和冷却出口,散热翅片固定在第二主体的背向第一主体的一侧;冷却流道由第一冷却槽道和/或第二冷却槽道形成,第一冷却槽道设于第一主体的背向安装面的一侧表面上,第二主体覆盖第一冷却槽道,第二冷却槽道开设于第二主体的背向散热翅片的一侧表面上,第一主体覆盖第二冷却槽道。
由上可见,由于冷却流道由设于第一主体表面的第一冷却槽道和/或设于第二主体表面的第二冷却槽道形成,这样一方面,便于在焊接前的第一主体和/或第二主体的表面加工冷却槽道,以便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焊接后能够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冷却流道,这样冷却槽道的加工难度较低,并且能够以冷凝水快速均匀地辅助散热架散热为目标来设计加工冷却槽道的具体结构,便于加工形成覆盖面更广的冷却流道,有利于使流通于冷却流道的冷凝水能够较为均匀快速地带走散热架的热量,有利于提升冷凝水辅助散热装置散热的速率;此外,由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焊接相连,因而不会导致热量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传递效率降低,散热装置仍然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而使得热量在散热装置的各处实体之间高效传递,本实用新型采用分离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焊接形成的设置不会影响散热装置自身各处的传热性能,不会影响散热翅片的散热功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冷却流道沿第一方向蛇形延伸。
由上可见,这样冷却流道的总体延伸方向沿第一方向,但会在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来回波动,这有利于采用单条冷却流道尽可能均匀和广泛地覆盖散热架,在为冷却流道接通冷凝水后,冷凝水能够与散热架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有利于提升冷凝水辅助散热装置散热的速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方向与安装面的夹角为锐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5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露天煤矿受煤坑卸料口防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田采油抽油机用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