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腹透置管隧道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4548.1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4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函;欧俊;尹友生;谢敏慧;李小红;毕慧欣;李康慧;陆明;邓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李瑛 |
地址: | 54100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腹透置管 隧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式腹透置管隧道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且针体头部为平滑尖端;所述针体尾部卡接有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上连有伸入针体内部的螺杆;所述针体内嵌有支撑部和与支撑部相连的尖刺部,支撑部内设与螺杆相适应的螺纹孔,所述尖刺部可伸出针体头部。本实用新型的隧道针在穿刺皮下组织时能隐藏尖刺部,仅在穿刺皮肤表层时才伸出尖刺部,可较好保护皮下组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腹透置管隧道针。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在给慢性肾衰竭患者做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时,常规需要使用隧道针引导导管穿过皮下组织,呈弧形固定再从皮肤穿出。隧道针要求对皮下组织损伤小,操作便捷,且不易将皮肤细菌带到深层组织。现有隧道针主体为弧形圆柱体,前部呈椎尖结构,腹膜透析导管直接套在圆柱体的后端部的螺旋结构部分,临床上通过隧道针牵拉,将腹膜透析导管从隧道牵引而出。CN204246570U公开了一种带可拆卸手柄的腹膜透析隧道针,包括一次设置的针尖、曲部针杆、直部针杆和固定槽,还包括设在直部针杆与固定槽外围的手柄,该手柄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该隧道针的针尖部比较钝,因此对皮下组织损失较小,但穿出皮肤时阻力较大,对隧道口皮肤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皮下组织损失风险且利于穿出皮肤的可调式腹透置管隧道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调式腹透置管隧道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且针体头部为平滑尖端;所述针体尾部卡接有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上连有伸入针体内部的螺杆;所述针体内嵌支撑部和与支撑部相连的尖刺部,支撑部内设与螺杆相适应的螺纹孔,所述尖刺部可伸出针体头部。
旋转部件卡接在针体尾部,通过顺时针旋转旋转部件,带动螺杆在支撑部的螺纹孔中旋转,从而推动支撑部向针体头部移动,进而推动支撑部上的尖刺部伸出针体头部。反之,逆时针旋转旋转部件,拉动支撑部向针体尾部移动,进而拉动支撑部上的尖刺部缩至针体内部。使用时,逆时针旋转旋转部件,将尖刺部缩回针体内,隧道针的平滑尖端已经足够穿过皮下组织,且不会给皮下组织带来损伤;待隧道针头部抵达皮肤外表层时,平滑尖端难以穿破皮肤表层,此时顺时针旋转旋转部件,推动尖刺部伸出针体头部,尖刺部足够锋利,可以很快穿破皮肤外表层。
所述针体尾部内壁设有环状凸缘,所述旋转部件外壁设有与环状凸缘相配合的凹槽。旋转部件通过凹槽和针体尾部的环状凸缘的配合,稳固卡合在针体尾部。
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径与针体尾部内径相同。这样可以减少隧道针在穿刺过程中的阻力,也可减少隧道针对皮下组织的损伤且利于穿出皮肤。
所述支撑部的外径与针体内径相适应。支撑部的外径与针体内径相适应,支撑部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从而起到稳定尖刺部的作用,隧道针穿刺过程中不易晃动,穿刺效果更好,对皮肤损伤小。
所述旋转部件远离螺杆的端面设有凸起,该凸起的侧壁设有螺纹。凸起的螺纹侧壁可以用于连接透析植管,且能增加与腹膜透析导管的摩擦力,避免在穿刺过程中腹膜透析导管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针在穿刺皮下组织时能隐藏尖刺部,仅在穿刺皮肤时才伸出尖刺部,可较好保护皮下组织且利于穿出皮肤,减轻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为:1、针体;2、旋转部件;3、螺杆;4、支撑部;5、尖刺部;6、螺纹孔;7、环状凸缘;8、凹槽;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45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具生产用封边机
- 下一篇:塑料管材挤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