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冷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1001.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5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方伟;章俊杰;熊凌云;程小勇;李了了;王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方德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徐金杰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油冷电机。包括集成有:储油腔体、油泵、第三油道、冷却装置、端盖油道及喷油件的油冷循环系统。储油腔体成型于壳体底部,第三油道集成于储油腔体内,油泵安装于储油腔体中,且通过第三油道与冷却装置连通;端盖油道集成于后端盖,喷油件安装于后端盖内侧,冷却装置安装于后端盖外侧,且通过端盖油道与喷油件连通;所述转轴内设转轴油道,所述喷油件内设导流油道,所述转轴油道与所述导流油道连通,且所述转轴油道上开设连通至壳体内腔的喷油孔;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储油腔体连通。该电机系统集成程度高,结构紧凑,使得电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尺寸,轻量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冷电机。
背景技术
新能源驱动电机目前趋于高转矩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趋势,由于受车辆空间与运行环境的限制,一定功率条件下,减小电机尺寸可使其功率密度提升,但其损耗密度也有所增加,势必导致电机内部散热困难,尤其当车辆处于恶劣环境和恶劣工况下运行时(爬坡、加速等状态),电机耗热更大,温升更严重,对电机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合理设计电机内部散热方式,是保证电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
目前市场上常用电机冷却形式有风冷、水冷和油冷,其中高功率电机以水冷和油冷为多数,由于电机高温部分主要集中于定子绕组端部,流体介质无法直接接触高温点,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直接冷却,散热效果欠佳。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散热能力,喷油冷却方式大力发展,通过对应定子绕组端部喷射油液,油液直接接触端部带走热量,具有可直接接触,散热效率高的特点。
现有的喷油冷却方式多见于电机与变速器集成应用中,共用变速器的润滑油进行冷却。在新能源直驱电机中,由于没有变速器的集成,电机自身实现油冷循环,从布置上实现较为困难,体现在:相关技术中,冷却液循环系统的各器件需要外连油管对应连通,空间布置上不够紧凑,存在漏油风险,且相对分散的各器件限制电机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对电机性能及其运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身集成油冷循环系统的油冷电机,其具有集成程度高,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冷电机,包括壳体、均设置于壳体内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转子组件连接的转轴、壳体两端支承转轴的前端盖与后端盖,还包括油冷循环系统,所述油冷循环系统集成有:储油腔体、油泵、第三油道、冷却装置、端盖油道及喷油件;
所述储油腔体成型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三油道集成于所述储油腔体内,所述油泵安装于所述储油腔体中,且通过所述第三油道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
所述端盖油道集成于所述后端盖,所述喷油件安装于所述后端盖内侧,所述冷却装置安装于所述后端盖外侧,且通过所述端盖油道与所述喷油件连通;
所述转轴内设转轴油道,所述喷油件内设导流油道,所述转轴油道与所述导流油道连通,且所述转轴油道上开设连通至壳体内腔的喷油孔;
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储油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连接至前后端盖,所述前后端盖上开设供油液流动至所述轴承的导向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冷却水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冷却水道两端连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道构造为轴向回转结构,且环绕所述壳体一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经外水管连通至冷却装置进水口,并经冷却装置出水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油道由导油槽与油槽盖板围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方德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丽水方德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1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后康复用床
- 下一篇:一种新型重症医学科用监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