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雷器多功能在线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7584.5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02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之鹏;范永强;王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德升尚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52;G01R31/00;G01R19/25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阳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雷器 多功能 在线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领域,即避雷器多功能在线检测仪。适用于国网高、中压配电系统和工业企业供电系统,各型避雷器的在线检测。其控制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电流采样模块、CPU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数据显示模块;电流采样模块连接测量避雷器泄漏电流的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和测量避雷器放电电流的大变比电流互感器。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数据远传模块和终端显示模块。借助精度电流互感器实现测量避雷器泄漏电流,进而得出决定避雷器好坏的阻性电流,测量避雷器的阻性电流是检测避雷器好坏的决定因素,及时发现避雷器故障。是传统避雷器计数器的升级替代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领域,即避雷器多功能在线检测仪。适用于国网高、中压配电系统和工业企业供电系统,各型避雷器的在线检测。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避雷器应用于电力系统和企业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和企业供电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避雷器的主要作用是当电气设备落雷时能够迅速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设备不受损坏,同时避雷器也兼顾及时泄放电力系统的内部过电压,保护设备的职责。
避雷器多功能在线检测仪仅能记录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和检测避雷器泄漏全电流。功能单一,不能够适应全面检测避雷器的要求,
适用范围小,功能单一,没有记忆和储存功能,无法有效起到避雷器本身好坏的检测作用。
避雷器直接接在导线和母线上,如果避雷器本身损坏,击穿或者爆炸,将引起短路事故,威胁系统安全,造成停电。因此,检测避雷器本身的好坏,防止避雷器出问题就显得很重要。避雷器损坏包括绝缘损坏和阀片损坏两方面,如果阀片或绝缘有缺陷,会逐步发展最终导致避雷器击穿或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全面反映避雷器的运行状态和内部隐患,以便在避雷器不正常运行状态时及时报警及时更换,防止出现击穿或爆炸事故的多功能在线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避雷器多功能在线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其控制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电流采样模块、CPU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数据显示模块;电流采样模块连接测量避雷器泄漏电流的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和测量避雷器放电电流的大变比电流互感器。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数据远传模块和终端显示模块。
避雷器多功能在线检测仪通过中央CPU处理器,将所接收到的多种信息进行综合运算处理,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存储和远传,实现多种检测功能,是原有避雷器多功能在线检测仪的升级换代产品。
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采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测量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当避雷器动作时,电路自动闭锁,防止元器件损伤。在避雷器的缺陷发展过程中,避雷器的泄漏电流会超出正常标准,且逐渐增大,最终因过热而损坏。因此检测避雷器运行时的泄漏电流是判断避雷器是否由缺陷的重要手段。
阻性泄漏电流测量:由于泄漏全电流可以通过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检测出来,避雷器的对地电容量可以测出,系统电压已知,则可以计算出避雷器的容性电流,全电流已经测出,容性电流已知,则阻性电流可以得出。阻性电流是避雷器阀片的泄漏电流,如果阀片有缺陷或老化,其阻性电流会增大,有功损耗增加,避雷器发热,最终因热崩溃而击穿爆炸,因此,测量避雷器的阻性电流是检测避雷器好坏的决定因素。
避雷器放电电流测量:避雷器放电电流由大变比电流互感器测量,所测数值存储并显示出来。
数据处理:对所得数据进行存储,以便查询,所储存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各种终端设备上。
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包括容性电流、阻性电流和污秽电流,其中污秽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容性电流是由避雷器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在一定的系统电压下基本不变,除非结构发生变化。
技术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德升尚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德升尚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75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